1.激光治疗仪的理论依据

2.CRISPR/Cas9结合纳米医学治疗宫颈病变——治疗HPV感染新思路

高频离子激光治疗宫颈疾病_高频光离子环切和普通环切区别

妇科疾病对女性的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威胁,但是很多妇科疾病是慢性疾病,基本上很难一次性治愈,患有妇科疾病的女性一定要注意就医检查,不能延误治疗,因为有的妇科疾病会恶化。那么,宫颈炎是怎么发生的?宫颈炎应该怎么治疗?

1、宫颈炎概述

宫颈炎为妇科常见下生殖道炎症,年均患者达6000万人,主要表现为宫颈管粘液黄脓性分泌物量多、反复发作,宫颈充血、水肿伴接触性出血等,若不及时诊断和正确治疗,可能引起以下疾病:

1、盆腔炎性疾病(PID);子宫内膜炎、宫腔内感染;

2、不孕、宫外孕、流产、早产、胎死宫内等并发症;

3、性生活疼痛不适影响病人的性生活质量与家庭和睦;

4、是引起宫颈HPV感染及相关病变的重要病理基础。

2、宫颈炎的药物治疗

宫颈炎的药物治疗无法达到宫颈管内,治疗不彻底,极易复发,包括:

1、全身用药(不精准):适用对象为宫颈黏膜炎、宫颈表面光滑颈管有脓性排液者,如果有病原学诊断,应根据病原菌选择相应药物,但对女性私处微环境会带来负面的影响;

2、局部用药(欠有效):适用对象为炎症范围相对小而且表浅者,包括中药、西药、中西结合药物及干扰素等,但很难渗透到深部组织,把致病菌或微生物清除干净。

3、宫颈炎的物理治疗

宫颈炎物理治疗包括激光、电灼、微波、冷冻、高能聚焦超声、波姆光红外线、自凝刀射频消融装置等,属于创伤性治疗,造成不可逆转的组织损伤。物理治疗常见并发症包括:宫颈管部分粘连、宫颈管粘连、宫颈子宫内膜异位、宫颈管粘膜增生、宫颈形态失常等。

4、治疗宫颈炎的新途径

(1)善柔子宫托

原理:金属离子阻断微生物膜合成,阻断微生物核酸代谢,清洁引流,促进创面全面修复。

功能:

1、抗菌、消炎、治疗宫颈炎;

2、修复创伤、修复宫颈防御机能;

3、无后遗症,无毒副作用。

(2)善柔子宫托特点

1、抗菌:多重复合的阳离子无机抗菌剂,临床效果持久、高效、广谱,无耐药的顾虑;

2、清洁、引流:用亲水结构,蜂窝设计,托柄材料酸性设计,清洁引流,促进修复宫颈防御机能;

3、隔离保护:蘑菇托设计覆盖宫颈,使修复过程不受女性私处炎症影响,也不影响女性私处菌群的平衡;

4、治疗彻底:独特的给药途径,类蘑菇托设计,宫颈管炎症内外兼治,治疗更彻底,不易复发,无创,无后遗症。

(3)比较

物理治疗是有创的,部分治愈;药物治疗无创,但易复发;善柔子宫托,无创、多重复合阳离子无机抗菌治疗,持久、高效、广谱,不含抗生素,可反复使用。

善柔子宫托多中心临床试验

目的:评价宫颈内膜外移感染治疗托(商品名善柔)治疗宫颈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参与单位: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上海市普陀妇幼保健院、上海市江湾医院、浦东新区妇幼保健院、上海市宝山中心医院、上海市周浦医院。

入组人群:实验组临床有效病例100例,考虑脱落因素,增加20%受试例数,总计纳入临床病例120例。

入组标准:病理确诊为宫颈炎,已排除癌变及癌前病变者;年龄18岁且有性生活的非孕妇女;受试期间未用其他方法治疗宫颈炎;自愿加入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观察指标:主要治疗指标是宫颈炎治疗痊愈率、有效率;次要疗效指标为临床试验期间观察到的不良反应率;安全性指标是临床试验期间观察到的不良反应以及实验室数据在治疗前后的变化。

5、疗效评定标准

1、治愈:白带明显减少,颜色变为乳白、透明,无异味;无接触性出血;宫颈无充血,水肿消退,糜烂创面愈合宫颈光滑;白细胞检测宫颈管分泌物白细胞30个/HP,或女性私处分泌物白细胞10个/HP。

2、好转:白带减少,异味减轻;接触性出血改善;宫颈充血、水肿明显改善;白细胞检测宫颈管分泌物白细胞30个/HP,或女性私处分泌物白细胞10个/HP。

3、无效:白带性状无变化,有异味;接触性出血无变化;宫颈充血和水肿无变化;宫颈管分泌物白细胞30个/HP,或女性私处分泌物白细胞10个/HP.

有效性评价:全部入组病例120例,退出1例,痊愈人数88例(74%),好转人数28例(23.5%),无效人数3例(2.5%)。

安全性评价:治疗过程未出现明显副反应,发生外阴瘙痒2例,白带检查提示霉菌性女性私处炎及对纱布过敏的外阴红肿1例。

结论:善柔子宫托作为无创、非抗生素治疗的新途径,治疗宫颈炎安全、有效、机制独特,值得进一步研究与推广。

6、宫颈炎的症状

1)宫颈管流出或宫颈棉拭子可见脓性或黏液脓性分泌物。

2)轻柔宫颈棉拭子操作即可引起持续性宫颈出血。

两种症状可单一或同时存在。宫颈炎常无特异性症状,某些女性可能会有异常女性私处分泌物,经间期出血(如同房后出血)。女性私处分泌物镜检每高倍镜视野下WBC>10个,宫颈炎常与衣原体、淋球菌感染相关。对于缺少女性私处炎相关症状,但白带异常的患者,白带可能是预测宫颈炎的敏感指标(换句话说,宫颈炎不可能没有白带)。女性私处分泌物行革兰氏染色,以白细胞数目增多作为诊断标准是不可行的,此外,在衣原体和淋球菌感染的患者,其阳性预测值很低,临床价值太小。尽管宫颈分泌物中G-球菌检出对诊断具有特异性,但该操作需在经验成熟的实验室进行,且其敏感性较低。

一、病因学

单一的病原微生物即可引起宫颈炎,最常见的是沙眼衣原体(C.T)和淋球菌(N.G),此外还常伴随滴虫性女性私处炎(BV)和(特别是HSV-2),然而,有些宫颈炎患者却并不由单一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比如那些近期患STDs低风险的女性(如:年龄<30岁)。有限的数据表明Mg感染、BV、频繁地女性私处冲洗可能导致宫颈炎持续存在。持续抗生素治疗时宫颈炎症状持续存在,其中的原因尚不清楚。某些顽固例并非由C.T或N.G再次感染引起,其他一些因素(如持续女性私处菌群失调、女性私处冲洗、暴露于某些刺激物中、自身定植菌移位)也包含在内。

二、诊断

宫颈炎常是上生殖道感染(子宫内膜炎)的标志,如果有新发宫颈炎病史,需评估是否合并PID,并行C.T和N.GNAAT检测(核酸扩增试验),检测标本可以来源于女性私处、宫颈、尿道。宫颈炎患者同样需要评估是否合并BV、滴虫感染,如合并需同时治疗。女性私处毛滴虫镜检敏感度低(近50%),如患者有滴虫感染的症状,但滴虫镜检阴性,需做进一步检测(包括:培养、NAAT、其他FDA推荐的诊断方法)。女性私处分泌物检查每高倍镜视野WBC>10,无滴虫感染,表明可能为C.T或N.G宫颈内感染,尽管HSV-2感染与宫颈炎相关,但缺乏对HSV-2的特异性检测方法(包括:PCR、培养、血清学检测)。

三、治疗

许多因素会影响到宫颈炎治疗方案的选择。针对C.T和N.G感染的治疗方案可应用于以下情况:患者为高风险人群(如:年龄<27岁,有新的性伴侣,该性伴侣同时有其他性伴,或性伴侣患有STD);不能按时随访,不能行C.T和N.GNAAT检测。滴虫和BV如被确诊,需行相应治疗。对患STD低风险的患者,可选择推迟治疗,直到明确诊断。如果C.T和N.GNAAT检测阴性,可以考虑随访至宫颈炎症状消失。

三、治疗方案

阿奇霉素1g单剂量口服

强力霉素100mg一日2次口服,共7日

注意:如果患者有淋球菌感染的高危因素,或处于淋球菌感染的高发地区,可考虑同时治疗淋球菌感染。

为了将病原体传播最小化和避免重复感染,需性伴侣同治,治疗期间(包括:单剂量治疗后7天后或完成7日疗程)应避免性生活直至治疗结束,症状消失。确诊为宫颈炎的患者,建议同时行HIV和梅毒检测。

四、随访

接受治疗的女性应同时进行随访,以判断宫颈炎是否治愈。对于未接受治疗的女性,随访期间可以告知医生病原体检测结果,作为宫颈炎评估的一部分。女性如果有衣原体、淋球菌、滴虫感染,其性伴需同时治疗。因其复发率较高,不论其性伴侣是否治疗,均推荐治疗后3个月进行复查。如果宫颈炎症状持续存在或再次出现,需进行新的评估。

五、性伴侣治疗

对宫颈炎患者的性伴,需行STD或疑似STD检查,所有过去60天内的性伴均需就诊接受检查,如果有衣原体、淋球菌、滴虫感染或疑似感染,男性性伴需同时治疗。治疗期间,避免性生活。

六、持续或复发性宫颈炎

治疗期间,宫颈炎症状持续存在,或再次出现,常与再次接触和治疗失败有关。如果排除了STD引起的复发可爱染和治疗依从性差,同时无BV,其性伴也需就诊接受治疗,这类患者的治疗方案需重新评定,此外,宫颈炎症状持续存在的患者,重复、长期应用抗生素的有效性还未知。Mg感染是宫颈炎症状持续存在的一个重要原因,经过强力霉素和阿奇霉素治疗后,症状得不到缓解,可考虑行Mg检测,根据检测结果使用莫西沙星治疗。

七、孕期宫颈炎的诊断和治疗

孕期宫颈炎诊断和治疗同非孕期(参考前面所述)。

激光治疗仪的理论依据

成都宫颈糜烂哪里治疗好?

成都九龙妇科医院专家介绍,由于造成宫颈糜烂的原因很多,因此在治疗时切勿盲目,应该精确检查,针对不同病因,还要针对不同年龄,不同体质,提出有效治疗方案,不是简单对宫颈糜烂进行治疗,还需要对宫颈糜烂其他并发炎症综合治疗。这样才能保障治疗的效果! 九龙医院治疗宫颈糜烂疗效显著,医院先进的新一代德国leep刀在B超的连续动态观察和引导下,准确定位病变部位,以射频(即高频电磁波)为治疗源,运用电磁波的热效应,通过病灶中的分子、离子高速运动,产生生物高热效应,使病变组织发生凝固、变性和坏死,得以消融,最后被正常组织吸收或自动排出。九龙妇科在这十多年的历史下形成了名医荟萃、医风鼎盛的人文底蕴,拥有一批学验俱丰、各有专技的名专家。她们大多数都有将近30年的临床工作经验,医学理论知识扎实、临床操作娴熟、严格的医疗规范操作,让患者更放心,希望对你有帮助,祝你健康。

CRISPR/Cas9结合纳米医学治疗宫颈病变——治疗HPV感染新思路

血液流变学理论

它认为缺血性疾病的发生不单纯是血流的紊乱和障碍,还表现有氧气输送的紊乱和障碍,而后者目前又被认为是缺血性疾病的最主要病因。因此,判断用于治疗缺血性疾病的任何疗法的疗效,最后都要看其能否纠正和改善氧气输送的紊乱和障碍,能否恢复和提高血液的输氧能力作为主要标准。

人体功能调节理论

它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开放的巨系统,人体生理功能不仅受到体内各功能系统相互之间的交流和调节的影响,也会受到外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影响。本仪器以激光(有时伴随吸氧)这个外界因素去刺激体液系统(包括血液、淋巴液和唾液)、神经系统和经络系统,能有效地调节人体组织器官及整体的功能,正体现了这个理论。

激光生物学理论

它认为用适当波长和一定功率密度的弱激光照射机体,能引起机体的应答反应——即激光生物效应,如生物刺激效应、光化效应等,进而可利用这些生物效应来治病和保健。这些效应具有一定规律,参数依据这些进行选择和设定,从而确保了治疗保健的效果。患上缺血缺氧性疾病应及时去医院诊治,以确保病情得到控制和好转。但由于这类疾病的治疗和康复需要较长疗程,大部分患者不可能长期住院治疗,也不宜长期服药,有的患者病情被控制和好转出院后,往往过了一段时间后又旧病复发,因此需要反复治疗甚至终生服药。而有了激光治疗仪,患者就可在家中得到治疗和长期护理,以巩固和提高疗效,使病情进一步缓解,促进康复,又可减少用药,避免药物的毒副作用,并可增强免疫力,预防疾病复发。如果在出现发病征兆时就用本仪器护理,则可及时控制病情恶化,逆转病理过程,获得自我康复的效果。激光治疗仪是广大中老年人普遍适用的养生保健手段。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中老年人使用激光治疗仪可以调节血脂、血糖、血压,恢复生理功能正常,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从而预防缺血缺氧性疾病的发生;对一般中老年人则有延缓衰老、促进消化、增强体质、安神利眠等功效。

激光的具体生物学效应

激光生物效应总的可分为热效应和非热效应。热效应主要是热致组织凝固变性,它将随入射光的增强,温度升高而加剧,严重者可导致局部生物组织烧焦,炭化,汽化而蒸发,从组织病理学角度看,这是一个局部生物组织的烧伤性凝固坏死过程。非热效应主要是以机械损伤为主,同时有光化,电离和一系列非线性效应。

一般认为激光的生物效应包括:激光的热作用、压强作用、光化作用、电磁场作用和生物刺激作用。这五种作用即为激光生物效应的机制。

(一)热效应

主要是可见光与红外线波段的激光辐照引起的效应,当激光照射生物组织后,激光的光子能量被生物组织的分子吸收,被吸收的光能加剧生物分子本身的振动和转动,同时也加剧这些受激分子和周围分子的碰撞。分子的运动加剧,使受照射的局部组织逐渐变热,以温升的形式表现出来,特别是组织细胞内含有多种色素(黑色素、血红蛋白、胡萝卜素等)更增加了光能的吸收,促进了生物组织的变性,尤其是造成蛋白质变性,从而使组织细胞遭到不同水平(宏观的、微观的或功能的)损伤。

在激光的作用下,可能触发某些吸热的化学反应,叫热化反应。生物体内存在各式各样的热化反应,热化反应特点之一是其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因为温度增高可以使碰撞频率和分子的能量都增加,而光化反应的激活能是来自吸收光子的能量,而不是来自碰撞,所以光化反应速率几乎和温度没有关系。光化反应和热化反应的另一区别是光化反应可产生其他的受激原子、分子和自由基,而这些在热化反应时是不可能产生的。但实际上是不易区别光化反应还是热化反应。因为化学反应的初级反应可能是光化反应,而次级反应是热化反应。激光对组织的热作用有其一般规律:

(1)组织温升将随激光能量的上升而上升;

(2)红外激光的生热效率高;

(3)生物组织对光的吸收率高者生热多;

(4)生物组织的比热和热容量(即含水量)小者生热快;

(5)生物组织的血流量和热导率高者生热慢。

就对被照组织的局部温度来说,由于温升不同,生物组织的影响也不同,例如激光辐照皮肤和黏膜时,因温升不同会相继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变。低强度激光仅使局部组织温升1~2℃,使局部组织产生温热感,这种温度绝不会引起热致损伤,主要引起光化学的改变,使机体产生一系列的生理生化改变,调节机体的功能来达到治疗目的。临床常用He-Ne激光、半导体激光进行局部照射、穴位照射、反射区照射、激光血管内照射和鼻腔黏膜照射等。

1~2mW He-Ne激光器或半导体激光照射离体皮肤可以使照射部位平均升温0.05~0.1℃,如照射迎香、颊车穴位5min以后,局部温度升高1.5~5℃不等。在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时,患者有时自觉照射部位有温热感,说明有轻度的热产生,它可以激活血管内酶和血管内感受器,使机体产生一系列的生理生化改变。鼻腔内照射时,有的患者自觉鼻内发干、有的甚至不能坚持,这是由于鼻腔较封闭,热不易散出,水分蒸发,可调小剂量或缩短作用时间。

(二)压强效应

生物组织被激光照射时,由于光子在其表面撞击而产生的压力,称之为光压。

一般认为形成压力的激光主要是脉冲,Q开关和锁模激光。普通光照射到生物体时,光子在其表面上碰撞形成的辐射压力,这种光压非常微小,可以忽略不计。但激光的光压(自身光压)虽然很微低,但是集中起来,其功率也是有一定增强的。

脉冲低强度激光照射鼻腔后产生的轻微压力,如用脉冲频率8~13Hz与快速睡眠(REM)频率一致,这样治疗效果可能更佳,REM正常可以长寿。

(三)光化学效应

当一个分子吸收一个光子后,将使该分子上升到电子激发态,从而开始一系列此激发态分子返回到它起始的基态及其能量不断降低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除了发生辐射和非辐射(所谓光物理)之外,激发态分子还可以经过若干键断裂与键形成的化学反应,就是旧键被完全破坏或新键形成的过程,这就是所谓光化学反应。简单地说,光化作用,就是利用光能作为激活能而发生的化学反应叫光化反应。

激光化学效应主要发生在紫外波段,少数发生在蓝绿光波段,这是由于生物大分子的光谱吸收特性所决定。如嘌呤、嘧啶核苷酸、核酸、维生素A、B族维生素、维生素D、维生素E、核黄素,氨基酸、多肽蛋白质等物质的光谱吸收峰都处在260^371nm波长范围,而细胞色素a、b、c,还原血红蛋白,氧化酶,胡萝卜素,黑色素,类黑色素,视紫红质等物质的主要光谱吸收峰处在400~550nm波段,由此可见,激光波长越短,光化学效应越明显。 对于生物组织来说,一般光化学反应是生命存活所必须的,是一种贮能方式,在正常生物体内不断地进行。例如视网膜的视紫红质异构化,在紫外线照射下皮肤产生维生素D,植物叶绿素的光合作用等。根据体外实验的结果,光化学反应可分为几种类型:①光致聚合反应;②取代反应;③光致分解;④光致氧化,光致异构以及光敏化作用等。超剂量激光照射所产生的光化学效应,可使分字体损伤,分子键共振效应可使DNA键断裂。

当激光辐照时,其能量没有达到破坏生物组织,热效应与压强效应不占主导地位时,在生物组织中可能主要是光化学效应。

大多数细胞对可见光是不敏感的,因为它们的有机组成对可见光没有明显吸收。但是如果有适当的光敏化剂存在,并在生物组织细胞内浓集时,某些细胞器大分子能选择地吸收这些光敏化剂。受到激光照射后光敏化剂分子吸收光能,引起光化学反应,从而使细胞器遭到破坏,甚至将细胞杀死。所以,低强度激光血液照射时,一定要慎用药物,特别是光敏的药物。光敏化剂并不发生永久的化学反应,它仅仅是催化光化反应。

在光敏化治疗中可以分为两大类,其中一类是不需要氧分子参加的补骨脂素。它是高效的光敏化剂,而且温度对光敏化反应速率几乎没有什么影响,在病变处涂以补骨脂酊这类药物,再用紫外光的氮分子激光,准分子激光进行照射,可以治疗银屑病和,如有呋喃豆素存在时,用365nm的紫外光照射可以迅速把细菌杀灭。

另一类光敏治疗是需要氧分子参加的光动力学疗法。这种光敏治疗方法的先决条件是特殊波长的光,光敏物质和分子氧,反应过程中的关键是单态氧的形成。血卟啉衍生物是目前最常用的光敏剂,给癌症患者静脉注射血卟啉衍生物以后3d后再用630nm的染料激光照射癌瘤局部,由于光敏化作用破坏供应肿瘤的血管组织和癌组织,造成癌细胞的死亡。这种方法已在国内外广泛地应用体表肿瘤和内腔肿瘤(胃癌,肺癌,直肠癌)的治疗,其有效率可以达到80.6%。除癌症以外,这种方法还可以用于治疗鲜红斑痣,牛皮癣等,均取得较好的疗效。除了血卟啉衍生物这种光敏剂以外,还有很多新的光敏剂也应用到临床,如竹红菌素,中药的黄柏、黄连,均用于光敏剂治疗性角膜炎,外阴白斑,老年性黄斑变性,甚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等。

除治疗以外,还可以给患者注射一些荧光药物,再用紫外激光或蓝、紫、绿色激光进行局部照射,在恶性肿瘤时发出特异性荧光,而在正常组织则不显示荧光,这对早期诊断,早期发现癌症有很大帮助。如注射荧光素钠以后,用He-Cd激光照射宫颈癌可以显示出紫葡萄颜色的荧光,照射胃癌处可以显示出黄绿色荧光,又如注射血卟啉衍生物后用氪分子激光或氩离子激光照射,在肿瘤处可以显示出橘红色荧光,这种诊断癌瘤的方法对瘤前期病变也能显示出荧光,对于5个癌细胞的癌瘤即显示出荧光,故可以早期诊断肿瘤,其诊断符合率可达88%。

(四)电磁效应

激光波属于电磁波,它在和生物物质相互作用中都会引起电磁效应。而电磁场强度取决于辐照能量的大小。

因低强度激光输出功率很小,所以对电磁效应的影响也较小。但即使是低强度激光与生物体作用时所产生的电场强度也比地面最强的太阳光产生的电场强度大50倍左右。它的电磁场力可以使细胞膜构象改变,包括膜受体、膜表面电荷、膜脂质双层、膜蛋白等,使膜表面负电荷增加,使红细胞和血小板聚集性降低,血沉减慢,降低血液黏稠度。

(五) 生物刺激效应

前述三种作用效应都是考虑在一定机制下和一定强度的激光的热作用,机械作用、化学作用,引起组织细胞的损伤,而在低强度激光的辐照下,生物组织受到激光的照射刺激引起生物的微观生理变化,机体组织既不会受到损伤,又能促进病灶组织恢复正常状态,这在动物实验和临床治疗上已经有大量资料报道。

宫颈癌是全世界妇科肿瘤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也是在妇女中第二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而持续感染高危人乳头瘤(HR-HPV)是宫颈癌发生的主要原因。由于目前HPV预防疫苗对已经患有宫颈疾病的患者无效,因此感染HPV的患者需要药物治疗来阻止宫颈疾病的进展。已有研究显示宫颈癌发生的一个可能的原因是HPV整合,诱导E7在人类基因组中保持并稳定表达。 在从HPV感染到CIN 到 最终 形成 宫颈癌的漫长过程中,HPV致癌基因尤其是E7是预防和治疗的关键靶点。 Poly (β-amino ester)(PBAEs)是一种广泛应用的阳离子型聚合物基因载体,具有pH敏感性、低毒性和高水溶性,在酸性给药系统中具有较高的转染效率,这使得它们与酸性阴道环境相适应,能更适用于治疗HPV感染治疗。

针对上述情况,来自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同济医院妇产科的Jinfeng Xiong等研究人员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anomedicine上发表了名为“E7-Targeted Nanotherapeutics for Key HPV Afflicted Cervical Lesions by Employing CRISPR/ Cas9 and Poly (Beta-Amino Ester)”的文章。 文章中报道他们开发了由非载体PBAE546和靶向HPV16 E7的CRISPR/Cas9重组质粒组成的纳米颗粒(NPs),用于治疗HPV感染和相关宫颈恶性肿瘤。

研究人员设计了3个靶向HPV16?E7的sgRNAs( 用 红棉CRISPR基因编辑系统 设计 ),并构建了CRISPR/Cas9质粒。用NPs(PBAE546/质粒60:1)处理HPV16-阳性细胞(SiHa、CaSki和S12)和HPV16-阴性细胞(HeLa)6个小时,并在24h,48h和72h时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与空质粒的对照组相比,三个NPs都有效地降低了HPV16-阳性细胞活性(图1A-C),但没有观察到HPV16-阴性HeLa细胞活性的差异。为了进一步研究NPs对体内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在裸鼠皮下接种SiHa细胞,当异种移植肿瘤增长大约35mm3时,肿瘤内注射NPs进行治疗。根据体外细胞系实验的结果,筛选出sgRNA2对细胞活性的抑制作用最好。每4天注射一次,持续20天。在SiHa皮下肿瘤小鼠中,与空质粒对照组相比,CRISPR-敲除HPV16?E7组肿瘤生长遭到显著抑制,肿瘤体积显著减小(图2),而在HeLa皮下肿瘤小鼠中,两组间无差异。

源井在这个实验中构建了靶向HPV16 E7的CRISPR质粒和对照质粒YKO-RP003-Ctrl,同时利用红棉CRISPR基因编辑系统智能设计了gRNA序列。基于数千个基因编辑成功案例与独家开发的精确算法,红棉CRISPR基因编辑系统能轻松实现基因敲除细胞方案与gRNA序列的自动化设计, 点此即可试用>>

为了更接近宫颈癌初步的临床位置,并寻求非侵入性处理,研究人员使用HPV16转基因小鼠通过阴道给药进行宫颈原位治疗。持续治疗20天后,NPs组小鼠宫颈上皮的恶性表型明显逆转。上皮细胞增殖受到抑制,基底细胞排列整齐,细胞核体积减小。对照组小鼠的宫颈上皮细胞明显增生(图3A)。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HPV16 E7及其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首先,靶分子HPV16 E7和HRHPV感染替代标记物P16的表达显著降低,而与E7癌蛋白相互作用的抑癌基因RB1的表达得以恢复。第二,增殖相关蛋白Ki67和CD34、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DK2、转录因子E2F1的表达明显受到抑制(图3B)。 这些结果表明, 靶向 敲除 HPV16 E7 的 NPs可以有效降低靶基因癌蛋白的表达,影响相关信号通路,从而逆转HPV16转基因小鼠的宫颈上皮 细胞 恶性表型。

总之,他们开发了由PBAE546和CRISPR/Cas9组成的NPs用于治疗HPV感染。这些NPs稳定,且在酸性的阴道中具有良好的转染效率,因此非常适合作为阴道药物。NPs通过靶向敲除E7可以有效地使HPV无效。因此,这种NPs可以在未来以阴道洗液和凝胶的形式用于治疗宫颈炎和CIN。 该研究 为 纳米医学治疗宫颈病变的临床转化,从而预防宫颈癌提供了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