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分几个等级?

2.求救!紧急!请帮助分析一下这样的乳腺癌患者属于几期?如何防止复发?存活率是多少?

1级乳腺癌存活_1级乳腺癌存活率

美国放射学会在1992年提出的“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在规范乳腺检查报告,帮助临床医生对病变处理作出合理选择,在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归一研究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各个分级意义如下:

0级:需要召回,结合其他检查后再评估。说明检查获得的信息可能不够完整。

1级:未见异常。

2级:良性,建议定期随访。

3级:良性可能,需要缩短随访周期。这一级恶性的比例小于2%。

4级:考虑恶变可能,需要活检明确。

5级:高度怀疑为恶变,需要手术切除活检。

6级:已经由病理证实为恶变。

对于乳腺癌来说,无论手术与否、化疗与否,都应该吃药(中药),中西医结合。这一条是肯定的(早期的话可手术,晚期手术是帮倒忙)

平时我们老说“中西医结合”,遇到这种大病的时候,是真正应当中西医结合的时候了,应当综合治疗,不要单用一种方法。

并且,癌症是终身疾病(癌细胞没扩散时,可以切除,但是就算是切得再干净,也总是体内存在癌细胞的,随着时间的积累,复发率是高的。所以说,癌症是终身疾病),一定要坚持服药,不能认为手术了、化疗了就万事大吉不管了(手术、化疗结束之后,仍然任重道远,这时的主要任务就是防复发了。这是个医学常识。许多患者,就是觉得已经手术切掉了,并且医生明确地说了“手术成功”,就以为是病好了。这明显是缺乏医学常识,结果就吃了这方面的亏)。应该在手术后吃药,不停药的话能不复发已经是谢天谢地很了不起的成绩了。何况不吃药。

中药可充分考虑。用化瘀散结、解毒消肿,针对疙瘩、肿瘤类的中药丸来治。只要找对了药则是会者不难。笔者因工作关系,深知中药的魅力,亲眼目睹了大量乳腺癌、淋巴癌、脑瘤、胃癌、肠癌、食道癌等被中药治得很典型的病例,验证了祖国中医药的独特之处。中药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上,对于抵制癌细胞的发展,缩小肿瘤体积,减轻病人的痛苦效果是非常明显的,患病部位皮肤颜色的改变,患者感觉身上有劲了,饭量增加了,等等方面,对比效果患者更是满意。如果已手术、化疗过,中药的一个明显的作用就是对于患者各种不舒服的症状都在短期内会有明显减轻改善。

平时要注意别吃辛辣的,以及油炸的、烧烤的,这些属燥热类的食品。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分几个等级?

乳腺癌组织学分级和病理分期

肿瘤的组织学分级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早已引起肿瘤学家的重视。乳腺癌的分化程度与预后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但各种分级标准的差异颇大。乳腺癌组织学分级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评估。1.腺管形成的程度。

2.细胞核的多形性。

3.核分裂计数。

以下为不同的分级标准:

A. SBR分级标准

1.分化程度估计 根据形成腺管或乳头的能力:①整个肿瘤可看到为1分。②不容易发现为3分。③1分与3分之间为2分。

2.多形性①核规则、类似乳腺上皮为1分。②核明显不规则,有巨核、畸形核为3分。③1分与3分之间为2分。

3.核分裂数(×400) ①1/10HPF为1分。②2/10HPF为2分。③>2/10HPF为3分。

B.WHO分级标准

1.腺管形成 ①>75%为1分。②10%~75%为2分。③<10%为3分。

2.核的多形性①核小、规则、形态一致为1分。②核的形状、大小有中等度的变化为2分。③核的形状、大小有明显变化为3分。

3.核分裂数(×400)①0~5/10HPF为1分。②6~10/10HPF为2分。③>11/10HPF为3分。

C. 我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的分级标准

1.腺管形成 有多数明显腺管为1分。②有中度分化腺管为2分。③细胞呈实性片块或条索状生长为3分。

2.细胞核大小、形状及染色质不规则 ①细胞核大小、形状及染色质一致为1分。②细胞核中度不规则为2分。③细胞核明显多形性为3分。

3.染色质增多及核分裂相(×400) ①1/10HPF为1分。②2~3/10HPF为2分。③>3/10HPF为3分。

各标准的3项指标所确定的分数相加,3~5分为I级(分化好),6~7分为Ⅱ级(中等分化),8~9分为Ⅲ级(分化差)。

乳腺癌组织学分级的意义

乳腺癌组织学分级的预后意义早为大家所认识。我们对有5年以上随访的476例乳腺癌患者进行了分级研究,其结果是组织学分级和生存情况为I级、Ⅱ级和Ⅲ级的5年生存率分别是82%、63.4%和49.5%,其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l)。在同一临床分期内,患者的5年生存率随着组织学分级的提高而下降。

组织学分级与DNA增殖指数和DNA倍体有关,分化好的乳腺癌增殖指数低,反之分化差的增殖指数高。利用流式细胞证实了二倍体的乳腺癌,常常是分化好的,而异倍体的乳腺癌常常是分化差的。组织学分级和生长因子受体、癌基因产物的表达也有关,Ⅲ级乳腺癌常有上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提示预后差,某些癌基因产物如c—erbB2的表达提示患者预后较差,常在Ⅲ级乳腺癌中表达。

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和组织学分型均为影响乳腺癌预后的病理因素,两者中组织学分级型对判断患者的预后更有意义。

虽然组织学分级和分型均为独立的预后因素,但淋巴结有无转移、肿瘤大小更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1982年,Ilaybiffle和Elston等认为与预后有关的3个因素是①肿瘤大小(病理测量)、②组织学的淋巴结分期和③组织学分级,并在cox分析中得出预后指数的公式:预后指数=0.2×肿瘤大小+淋巴结分期+组织学分级,预后指数增高的患者预后差,以后多量的病例分析也证实了他们的论点。

乳腺癌的临床分期

0期:同侧腋窝未扪及淋巴结,肿瘤直径小于2cm

Ⅰ期:同侧腋窝扪及活动淋巴结,有或无转移,肿瘤直径2~5cm

Ⅱ期:同侧腋窝淋巴结融合成块与其它组织粘连,肿瘤直径大于5cm

Ⅲ期:同侧锁骨上、下或腋窝淋巴结内有转移或上肢水肿。转移淋巴结融合且硬

Ⅳ期:远处其它部位有转移

病理学分类(pTNM)

T 原发肿瘤

TX 原发肿瘤无法确定(例如已切除)

T0 原发肿瘤未查出

Tis 原位癌

Tis(DCIS) 导管原位癌

Tis(LCIS) 小叶原位癌

Tis(Paget) 不伴肿瘤的乳头派杰氏病

注:伴有肿块的派杰氏病根据肿块大小进行分期

T1 肿瘤最大直径≤2cm

T1mic 微小浸润性癌,最大直径≤0.1cm

T1a 最大直径>0.1cm,≤0.5cm

T1b 最大直径>0.5cm,≤1.0cm

T1c 最大直径>1.0cm,≤2.0cm

T2 最大直径>2.0cm,≤5.0cm

T3 最大直径>5.0cm

T4 不论肿瘤大小,直接侵犯胸壁或皮肤(胸壁包括肋骨、肋间肌、前锯肌,但不包括胸肌)

T4a 侵犯胸壁

T4b 患侧乳房皮肤水肿(包括桔皮样变),溃疡或卫星状结节

T4c T4a和T4b并存

T4d 炎性乳腺癌

N 区域淋巴结

Nx 区域淋巴结无法分析(例如已清除)

N0 区域淋巴结无转移

N1 同侧腋淋巴结转移,可活动

N2 同侧腋淋巴结相互融合,或与其他组织固定;或临床无证据显示腋淋巴结转移的情况下,存在临床明显的内乳淋巴结转移

N2a 同侧腋淋巴结相互融合,或与其他组织固定

N2b 临床无证据显示腋淋巴结转移的情况下,存在临床明显的内乳淋巴结转移

N3 同侧锁骨下淋巴结转移;或有临床证据显示腋淋巴结转移的情况下,存在临床明显的内乳淋巴结转移;或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伴或不伴腋淋巴结或内乳淋巴结转移

N3a 同侧锁骨下淋巴结转移及腋淋巴结转移

N3b 同侧内乳淋巴结及腋淋巴结转移

N3c 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pN 区域淋巴结

pNx 区域淋巴结无法分析(手术未包括该部位或过去已切除)

pN0 组织学无区域淋巴结转移,未对孤立肿瘤细胞另行检查

pN0(i-) 组织学无区域淋巴结转移,免疫组化阴性

pN0(i+) 组织学无区域淋巴结转移,免疫组化阳性,肿瘤灶≤0.2mm

pN0(mol-)组织学无区域淋巴结转移,分子检测(RT-PCR)阴性

pN0(mol+)组织学无区域淋巴结转移,分子检测(RT-PCR)阳性

pN1mi 存在微转移,最大径>0.2mm,≤2.0mm

pN1 同侧1~3个腋淋巴结转移,或内乳前哨淋巴结镜下转移,而临床不明显

pN1a 同侧1~3个腋淋巴结转移

pN1b 内乳前哨淋巴结镜下转移,而临床不明显

pN1c 同侧1~3个腋淋巴结转移,同侧内乳前哨淋巴结镜下转移,而临床不明显

pN2 4~9个腋淋巴结转移,或临床明显的内乳淋巴结转移而腋淋巴结无转移

pN2a 4~9个腋淋巴结转移,至少一个肿瘤灶>2.0mm

pN2b 临床明显的内乳淋巴结转移而腋淋巴结无转移

pN3 10个或10个以上腋淋巴结转移,或锁骨下淋巴结转移,或腋淋巴结转移的情况下伴临床明显的同侧内乳淋巴结转移;或3个以上腋淋巴结转移伴有临床阴性而镜下内乳淋巴结转移;或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pN3a 10个或10个以上腋淋巴结转移(至少一个肿瘤灶>2.0mm),或锁骨下淋巴结转移

pN3b 3个以上腋淋巴结转移伴有临床阴性而前哨淋巴结活检镜下内乳淋巴结转移

pN3c 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M 远处转移

Mx 有无远处转移无法评估

M0 无远处转移

M1 有远处转移

说明:

临床明显:指通过临床体检或影像学检查(除外淋巴核素显象)发现;

pN分类依据腋淋巴结清扫结果,此前可有、可无前哨淋巴结活检,如果只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而其后未行腋淋巴结清扫,以(sn)表示前哨淋巴结,如pN0(i+)(sn);

孤立肿瘤细胞指单个细胞或小于0.2mm的小细胞团,通常由免疫组化或分子技术发现,并经常规组织学鉴定,孤立肿瘤细胞不一定显示转移活性,如增殖或间质反应。

临床不明显:指临床体检或影像学检查(除外淋巴核素显象)不能发现的情况。

临床分期

O期 Tis N0 M0

I 期 T1 N0 M0

IIA期 T0 N1 M0

T1 N1 M0

T2 N0 M0

IIB期 T2 N1 M0

T3 N0 M0

IIIA期 T0 N2 M0

T1 N2 M0

T2 N2 M0

T3 N1~2 M0

IIIB期 T4 N0 M0

T4 N1 M0

T4 N2 M0

IIIC期 任何T N3 M0

IV期 任何T 任何N M1

组织病理学分级(G)

Gx 不能判断分化程度。

G1 高分化。

G2 中度分化。

G3 低分化。

手术治疗后有无残存瘤情况分类(R)

Rx 无法肯定有无残存瘤。

R0 无残存瘤。

R1 镜下可见残存瘤。

R2 肉眼可见残存瘤。

求救!紧急!请帮助分析一下这样的乳腺癌患者属于几期?如何防止复发?存活率是多少?

先和你简单的说一下概念上的问题:

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 是根据肿瘤组织的组织形态学进行分级,目前分为1-3级,1为分化良好,预后相对好,3为分化差,预后相对差。(举个可能不太恰当的例子去理解,如果把肿瘤当成一只敌人的部队,那组织学分级就说看敌人的装备情况,1级可能是大刀长矛,3级可能是导弹。需要注意的是目前我们对组织形态学的了解尚不足以准确预测肿瘤的恶性程度,这只是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乳腺癌的分期(0,I-IV期):是根据肿瘤的大小,侵犯范围,淋巴结转移及是否远处转移来评价肿瘤在全身发展的阶段,并以指导治疗,及预测病人的预后。0期预后最好,IV最差(同样用上面的例子,乳腺癌的分期像是评价敌人的人数,占领的地方,是否已经占领了我们的敌后)。

可见,分期和分级是两个独立的指标。

根据你提供的情况,肿瘤组织学分级为II级,病理分期为IIb期(非常接近IIIa,因为肿块的大小是5cm,临界)。目前的化疗方案是很标准的方案,现在的反应是化疗引起的,化疗后可缓解。此后我推测医生会建议放疗及内分泌长期治疗。

乳腺癌是治疗手段比较多,预后较好的肿瘤,我觉得到目前为止你的治疗很标准,还是应该多听医生根据你具体的情况的建议,祝好运。

尽可能回答你的问题。

1.这位患者的临床分期应该是T1N0M0,即I期。

2.关于复发的问题:所谓的复发率或者存活率均是指的一个人群,用来评价整体疗效的,而不是针对某一个患者的。具体到某一个身上不是0%就是100%。但是这个患者的疗效应该是不错的,如果是老年病人有可能会寿终正寝,即不会死于乳腺癌,如果是年轻患者,15年20年是很值得期待的,希望很大。

3.关于Herceptin的问题:Cerb-2(++)的患者是需要复查Fish才能确定能不能应用的,3个加号可以直接用。如果这位患者直接用了,估计被黑了。关于降低复发率的问题和第2点提到的差不多。

就说这么多了,你问的好多问题其实没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