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垫江县人民医院的科室简介

2.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的科室简介

3.衡水现代泌尿专科医院的简介

4.求求大家了,谁能告诉我全国治疗宫颈癌最好的医院,跪谢!!!

5.铁岭市中医医院的科室介绍

6.天坛医院的科室介绍

7.靖江妇幼保健院上午上班时间

8.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2年主要工作安排的通知的文件内容

宫颈专病门诊是什么意思_宫颈疾病专科建设

(一)发展前沿技术,引领医学发展。

把握科技前沿领域的发展趋势,以生物、信息、材料、工程、纳米等前沿技术发展为先导,加强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大力推进前沿技术向医学应用的转化,努力在国际医学科技前沿领域占据一席之地,引领医学科技发展。

发展重点:

1.“组学”技术。发展基因组、转录组、蛋白质组、代谢组、表观遗传组、结构基因组等各类组学技术,加快新一代测序技术、高通量样品分析技术、微量样品提取和放大技术、海量数据分析技术等发展,促进组学技术在疾病防控和临床诊治中的应用。

2.系统生物学技术。发展医学信息学、生物信息学和计算生物学技术,研发高通量生物医学数据分析与文本挖掘技术,建设支持基因组结构变异与疾病致病相关性分析、表观基因组和重大疾病分子分型等研究的大型生物医学数据融合分析平台。

3.纳米医学技术。研究纳米医学材料、药物靶向传递的纳米载体、纳米生物器件、纳米诊断试剂等核心关键技术及产品;开展纳米医学产品的生物效应机制及安全性评价研究。

4.干细胞与再生医学技术。研究胚胎干细胞、成体干细胞、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等干细胞的分化发育技术,以及分离鉴定、扩增、识别、植入人体、免疫排斥等干细胞治疗关键技术;研究组织工程医疗产品构建及保存等再生医学关键技术。

5.医学工程技术。发展新型电磁功能检测分析技术、高分辨率医学成像技术、分子生物医学诊断技术、医用植入/介入体技术,基于多模态融合影像介导的个体化手术规划、导航、定位技术等,以及将现代科学与传统医学理论结合的中医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等。

(二)重视基础研究,解决科学问题。

以解决人体健康和疾病防治的关键科学问题为目标,研究和阐明生命过程本质,探索疾病发生与发展规律,深入揭示传统医学对生命和疾病认识的理论基础和科学内涵,力争在生命活动的生理与病理过程、疾病的发生发展机理及其防治的基础理论研究等方面取得突破,为疾病防治和健康促进提供理论和技术基础。

发展重点:

1.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基础研究。开展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代谢性疾病、精神神经疾病以及免疫性疾病等慢性疾病防、诊、治的基础研究,阐明病因和病情转归规律,研究发病过程的分子和细胞机制等。

2.传染性疾病的基础研究。研究传染病流行特征、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及疫苗和药物研发的基础科学问题,发展传染病监测、预警、预防、诊断和治疗的新策略。

3.个体发育的基础研究。研究基因表达的时空特异性调控机制,个体发育和再生过程中所发生的细胞分裂、迁移、凋亡等生命现象的机制,发育的时程性调控机制,利用模式生物和动物模型重演与验证个体遗传发育机制,婴幼儿智力发育和体质生理机能发展的分子机制等。

4.衰老和衰老相关疾病的基础研究。研究衰老的控制机理及分子调控机制;衰老与代谢异常和生物节律的关系;生殖衰老与更年期综合征的防治的基础研究;衰老与心脏病、肿瘤、退行性疾病等重大疾病发生的关系。

5.脑科学与认知科学基础研究。研究脑功能的细胞和分子机理,脑重大疾病的发生、发展机理,脑发育、可塑性与人类智力的关系,学习记忆和思维等脑高级认知功能的过程及其神经基础,脑信息表达与脑式信息处理系统,人脑与计算机对话等。

6.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基础研究。研究自然环境中生物、化学和物理因素等有害因素对人类机体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明确相关因素的早期生物效应和与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研究环境相关疾病的生物标志物等,发展环境相关疾病的预警体系。

7.生育与生殖健康的基础研究。研究生殖及其调控规律;避孕药、导向药物、可生物降解药物缓释系统、抗早早孕药和止孕药等基础研究;免疫避孕的基础研究;出生缺陷的基础研究等。

8.灾害医学的基础研究。针对地震、台风、洪灾等自然灾害和交通事故、放射性污染和武装冲突等人为伤害,开展创伤对机体的作用机制以及机体对外伤的病理生理反应和适应机制研究;灾害引起的精神应激机制及防治基础研究;急救医学技能和设备的基础研究等。

9.中医药的基础研究。开展藏象、气血、津液、气化等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开展中药道地性和中药药性的科学内涵研究;开展方剂组成、组分、成分、配伍及配比的深化研究,揭示方剂配伍理论的科学内涵;结合临床深化传统经方的基础研究;开展经络基础理论、经络功能相关理论及针灸作用机理的研究;开展中医病证与理法方药的基础研究。

10.其他。新药创制相关基础研究;营养、肥胖、生活方式等所致疾病的机理和防治研究;医药健康相关新方法、新技术、新概念的基础研究等。

(三)加强预防研究,降低患病风险。

落实“预防为主”的战略方针,综合分析生物、环境、心理、社会、行为等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重点发展疾病的风险评估、早期筛查、预测预警及综合干预技术,加快推进健康测量和健康管理等技术研究,使疾病危险因素的预防控制窗口前移,实现由“治已病”向“治未病”的转变,有效降低疾病的患病风险与发生率。

发展重点:

1.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建立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代谢性疾病、精神神经疾病等重点疾病大型队列和基于社区人群的大型队列,系统监测我国重点疾病发生率和疾病谱的变化情况,探索疾病的病因及流行规律,为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

2.健康相关危险因素和风险评估研究。重点研究环境化学污染物健康危害监控和现场检测技术;空气和水污染评价技术;气候变化对健康危害的影响;食品药品安全的现场检测和高通量检测方法;粉尘、放射性物质、毒物、物理因素等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技术;地方高发疾病相关危险因素等。

3.疾病筛查与预测预警研究。重点加强慢病监测预警及管理,遗传易感生物标志物筛选和鉴定等研究,加快发展高通量、快速、灵敏、特异、经济的疾病筛查与预测预警技术,提高重大疾病的早期发现能力。

4.疾病早期干预技术研究。加强营养、环境、心理、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等高危因素综合干预和新的防治措施研究,在科学评价的基础上制定和优化重点疾病预防方案,促进有效的防治措施在不同区域的推广和应用。

5.生育和优生优育关键技术研究。加强出生缺陷防治研究,综合开展孕前、孕产期和婴幼儿期的危险因素识别、风险评估、监测预警以及早期干预等关键技术研究,优化完善适合中国人群的出生缺陷预防整体技术方案;加强安全、高效、易用的避孕节育新技术、不孕不育防治新技术等研究,建立生育技术评价平台,提高生殖健康水平。

6.健康测量及健康管理技术。重点发展健康数据集、个体健康评估、急重和慢人监测等技术,开展中国人群健康指标和常用检验指标、整体多维度健康测评、低负荷/动态连续人体参数测量及健康状态辨识与调控技术等研究;加快构建基于个人健康档案的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基于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全民健康数据管理系统和个人健康服务平台。

7.亚健康评价与干预研究。开展我国亚健康人群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建立亚健康状态参考诊断标准,进行亚健康分型分类;研究亚健康发生发展规律;综合利用药物疗法及非药物疗法,进行亚健康干预策略研究,防止亚健康状态向疾病状态发展。

(四)突出临床转化,提高诊疗水平。

针对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与中毒、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神经精神疾病、老年退行性疾病、自身免疫病、血液病、传染病以及口腔、耳鼻喉、眼、皮肤等各科疾病以及罕见病,突出临床医学特点,充分发挥中医药(民族医药)特色诊疗优势,优化临床研究模式,大力推动转化医学发展,开发一批急需突破的临床诊疗关键技术,在科学评价的基础上形成一批诊疗技术规范,积极推进数字化医疗及建立区域医疗服务协同模式,有效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和优化医疗服务模式。

发展重点:

1.新型诊疗技术研究。重点开展分子诊断、免疫诊断、影像诊断、生物治疗、微创治疗、介入治疗、物理治疗等新型诊疗技术研究,创新临床诊疗技术方法,提高临床诊疗技术水平。

2.适宜技术研究。面向农村和社区,研究筛选一批适合基层应用的安全、有效、经济、适用的卫生、中医、计生和数字化医疗技术,并建立有效的推广应用模式,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

3.规范化诊疗方案研究。以循证医学研究结果为依据,建立科学评价医疗技术的体系和方法,研究规范化诊疗方案及诊疗路径,为疾病分级分类救治提供科学依据,规范医疗行为,提高诊疗服务水平。

4.个体化诊疗技术研究。发展个体化诊疗技术,建立重点疾病的分子分型标准,根据个体差异研究制定个体化诊疗方案;发挥中医个体化诊疗的传统优势,加强方法学研究和临床评价,提高中医辨证论治的能力和水平。

5.数字化医疗技术研究。以医疗信息标准化为基础,重点发展医疗信息集成与融合、电子病历、临床信息决策支持、个人健康信息管理与监控等技术,加强数据集成、信息集成、知识集成和服务集成,促进不同层级医院的整合服务和区域协同,优化医疗配置和提高技术服务水平,助推医改实施。

6.中医药(民族医药)诊疗技术研究。加强名老中医和民族医的学术传承、经验整理以及中医(民族医)古籍文献的数字化保藏、文献挖掘;强化中医临床评价体系建设,加强中医(民族医)及中西医结合诊疗技术的临床研究,提高诊疗效果;加强中医药(民族医药)临床适宜技术的研究和筛选,促进推广应用。

(五)强化保健康复,服务全民健康。

围绕保健康复需求,重点突破老龄人口保健的健康、养护、心理等方面的问题,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提高残疾人及慢康复期患者的生存质量,针对公众关注的健康问题开展公众健康普及技术研究,服务于全民健康水平的提高。

发展重点:

1.老年人保健。加强老年人群健康状态与生活自理能力评估,老年重要器官功能维护方法与技术,老年人健康监测及管理,老年人生活照料护理,老年人临终关怀技术支持,老年人适用的康复辅具等研究与推广;发挥中医药优势,开展中医老年医学研究。

2.妇女儿童保健。开展妇女生殖保健监测研究,以及乳腺癌、宫颈癌、生殖系统感染等严重危害妇女健康的疾病防治技术推广研究,预防和减**女常见多发病;加强新生儿窒息、儿童肺炎、腹泻等婴幼儿重症疾病的防治技术的研究及推广;加强儿童心理健康研究;加强儿童营养缺乏的监测与干预技术研究。

3.残疾人及慢病患者康复。用运动、视觉、交流等功能代偿技术提升残疾人康复水平,在加强急性治疗与控制期康复的基础上,重点加强慢恢复期康复治疗能力,中医康复作用机制及适宜技术推广。

4.公众健康普及技术。系统筛选和整理健康知识和防病技术,重点发展疾病防治普及技术、健康生活数字化传播和普及技术、科学合理用药普及技术等,建立全民健康网站,提高全民健康素养,实现从被动医疗向主动健康的转变。

(六)关注公共卫生,构筑安全屏障。

加强重大传染病、新发突发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高创伤救治水平,完善科技应急机制,提升自然灾害等突发公共的医学救援能力,有效应对重大食品安全、职业健康和生物安全等公共卫生安全问题,提高防控和应急能力,构筑起保护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屏障。

发展重点:

1.传染病防控。重点围绕艾滋病、性肝炎、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开展检测诊断、监测预警、疫苗研发和临床救治等关键技术研究,有效降低艾滋病、性肝炎、结核病的新发感染率和病死率,显著提升重大传染病的应急处置和综合防控能力;同时,开展新发突发传染病、热带病、病、手足口病等其他重要传染病防治研究。

2.医学应急救援。完善医学应急救援链,加强技术储备,建立突发医学应急处置体系,重视对灾后幸存人员的心理评估和干预研究,提高突发医学应急处置和创伤救治水平。

3.战创伤救治。开展军事医学特色的武器损伤防治、战伤救治,野战输血、训练伤防治等研究;开展交通事故伤的救治对策研究;开发新型紧急救治器械。

4.公共卫生安全保障。针对食品安全和营养卫生、环境危害和职业卫生、生物安全、药品安全等问题开展相关研究,有效提高食品安全水平,降低职业危害,减少药品安全发生,保障生物安全。

(七)推动健康产业,促进经济发展。

以重大新药、医疗器械、中药现代化为核心,发展生物医药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大健康产业,提高中高端医疗产品的国产化能力,提升产业规模和技术竞争力,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为提高医疗服务能力提业支撑。

发展重点:

1.新药研发。针对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用药需求和培育发展医药产业的需要,突破一批药物创制关键技术和生产工艺,研制30个创新药物,改造200个左右药物大品种,完善新药创制与中药现代化技术平台,建设一批医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基本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药物创新体系,增强医药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和产业竞争力;同时,加强药品临床试验研究,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监测,重视孤儿药及婴幼儿用药的开发,满足公众用药需求和保障药品安全。

2.医疗器械研发。研究临床应用需求量大、应用面广的我国急需紧缺的中高端诊断、治疗类医疗器械;大力推进应用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高性价比医疗器械的开发,提高智能化程度、技术稳定性和产品可靠性;研发便于操作使用的适于家庭或个人自我保健、功能康复和替代的医疗器械产品;结合自然灾害、突发公共卫生等现场救援需求,研发应急救援装备。

3.中药现代化。围绕中药、质量控制、药效评价、安全性评价与不良反应监测、新型制剂、临床疗效评价、生产过程控制等环节进行关键技术研究;进行GAP种植基地技术优化升级及规模化推广,开展珍稀濒危中药的培育研究和替代品研究,加强新型中药饮片研究以及中药新剂型和新工艺的研究,确保中药可持续发展;开展疗效确切的传统及名优中成药的“二次开发”,重点加强疗效确切、作用机理相对明确的现代中药研发等。

4.新型健康产品开发。加强功能性食品、保健品和以中医养生保健理论及诊疗技术为基础的新型健康产品的研究,为公众健康水平的提高提供一批健康产品。

(八)完善条件平台,支撑医学发展。

根据医学科技发展需要,系统加强医学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优化集成医学领域的科技,打造布局合理并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临床/转化医学研究中心、医学交叉科学研究中心、临床协同研究网络等科技支撑体系,建立完善涵盖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等全过程的医学科技创新体系,促进医学科技开放共享,实现我国医学研究的大尺度整合集成,推动医学科技快速发展,为催生医学科技领域的重大研究成果奠定基础。

发展重点:

1.新型医学研究中心。依托优势医院建设一批临床/转化医学研究中心,强化临床医学研究,促进基础医学与临床研究的双向交流与互动,加快前沿技术和基础医学研究成果向临床应用的转化,提高诊疗技术水平;依托科研机构及大学建设一批医学交叉科学研究中心,包括系统生物医学研究中心、生物医学工程研究中心、环境健康研究中心等,促进交叉学科发展,为我国的医学科技事业的长远发展与重点突破提供支撑。

2.临床协同研究网络。进一步加大我国医学研究的整合力度,依托临床研究基地,打造一批跨学科、跨地域的专科临床协同研究网络体系,集中优势力量,加强顶层设计,优化研究流程,建立形成重大疾病防治研究的新型协同攻关和持续推进机制;通过临床协同研究网络体系,系统建设临床样本库、疾病注册登记共享平台,以及临床研究数据和知识管理中心,加强医学和诊治信息的集成、整合、共享、挖掘和分析,建立从疾病发生、发展、诊治、转归到预后的具有我国特色的疾病防治研究库群,实现医学研究大尺度的整合;注重加强医学和循证医学研究平台和能力建设。

3.大型队列研究基地。重点加强以社区人群为基础的预防医学研究基地建设,做好整体布局和系统设计,建设具有化、精细化、组学化、标准化、系统化、信息化和一体化等特征的可持续研究的国家大型队列,建设配套的信息数据库和共享平台,并形成长效运行机制。

4.医学科技信息和战略研究平台。整合医学科技及生命科学领域的信息,加强医学科技数据共享平台建设,强化医学科技信息的加工处理、深入分析和信息产品推送能力,为推动医学科技的创新发展提供信息支撑;加强医学科技战略研究和卫生政策与管理研究,鼓励医学科技领域战略研究和卫生政策与管理研究工作的开展及研究机构的建立,建立战略研究和卫生政策研究专家库,前瞻性把握医学科技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提高医学领域宏观战略规划和系统设计能力以及科学决策与高效管理的能力。

5.医学实验动物平台。系统建立丰富的实验动物品系和实验动物基因突变体库;加快发展重大疾病的实验哺乳动物模型,满足疾病机制、药物筛选、临床治疗研究等需要;建立起国内模型动物的保种基地,实现实验动物和模型动物的保种及规模化供应。

垫江县人民医院的科室简介

厦门市妇幼保健院(林巧稚妇儿医院)位于国际花园城市厦门市镇海路10号,是全市妇幼保健医疗中心,是厦门大学医学院、莆田学院教学医院,是集保健、预防、医疗、科研、教学于一体的全市惟一妇女儿童专科医疗保健机构,定位甲等妇幼保健院,以建设国内一流的妇幼保健院、妇女儿童专科医院为发展目标。多年来,全院医务人员秉承“关爱女性、呵护新生”的服务宗旨,以我国已故的卓越人民医学家、妇产科泰斗林巧稚大夫为榜样,弘扬林巧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中国儿童发展纲要》、《中国妇女发展纲要》,加强妇幼保健工作,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努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厦门市委、市及厦门市卫生局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医院得到了迅速发展,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历史性跨越。医院于2004年5月8日全部搬迁至现代化的新大楼。现有工作人员651人,高级职称72人、中级医(技、护)师82人。医院重视高级人才引进,从北京、上海等地引进了多位全国优秀的妇产科、儿科专家。与美国、加拿大等国家进行多项技术合作,医院的妇产科、儿科等多项服务技术与国际接轨。同时,医院派出多名医护人员到美国波士顿大学医学院、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进修学习,全面提升我院保健、预防、医疗、科研、教学的水平。

医院历年来获得全国、全省妇幼卫生工作先进单位,厦门市文明单位,厦门市卫生系统“白求恩杯”,厦门市巾帼文明岗,厦门市首届“双十佳”行业服务品牌,厦门市群众满意基层单位等荣誉称号。

医疗设备先进

医院医疗设备先进、设施完善,许多设备为国内领先水平。配备闽南、闽西最先进的全层流手术室,配备世界上最先进的德国马丁无影灯手术床,可满足各种体位分娩的产床。配有最优秀的德国德尔格工作站。医院还配备国内领先的营养实验室系统,是厦门市唯一一家对孕产妇、儿童进行营养分析指导实验室。医院产前诊断中心配备有国内第一台用于人体染色体分析的德国蔡司全自动染色体分析仪,是闽西、闽南第一家拥有羊水培养技术的实验室。在全省率先开展了基因疾病的诊断、羊水细胞原位培养法、脐静脉穿刺、脐血染色体核型分析等产前诊断先进技术,在全市率先开展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小儿脑瘫的超声早期诊断及中西医综合治疗。在福建省率先引进当今国际先进水平的高危型人乳头瘤检测仪 、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测系统,乳腺导管镜、麦默通等先进设备,使厦门市的宫颈癌、乳腺癌防治工作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医院获国家、省、市多项科研课题和重大疾病攻关项目,产前诊断中心被评为厦门市医学重点专科建设项目,产科、儿童脑瘫康复专科被评为厦门市规划医学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注重人文理念

医院在福建省首家导入医院形象标识系统,色彩以粉红为基调,辅以粉黄、粉蓝、粉绿等,符合妇女儿童心理特点,体现人文关怀。门诊、病区设施装饰均充分体现了温馨和谐、功能齐全等现代化医院经营理念,以及把患者当成顾客、一切以妇女儿童健康为中心的医院人文理念。

医院物业管理工作全部委托美国一家著名物业管理公司。全院有美妙动听的背景音乐,每层楼设全自动调温饮水机、配餐室、宽带信息网,住院人员及家属、工作人员可随时上网。门诊大厅设儿童乐园配滑梯、木马等游乐设施,减轻小病人的紧张和病痛。设置金鱼池、服务吧台,供应咖啡、茶等饮料,融健康与休闲于一体。

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的科室简介

国家级中医特色专科、重庆市医疗特色专科。特色开展小针刀、天灸、埋线、刮痧、中药熏烤、神经阻滞、骶管注射、药氧、关节腔注射、臭氧疗法和射频消融微创技术等。

市级特色专科 重庆市医疗特色专科,重庆市优质护理服务先进病房,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大坪医院骨科指导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协作单位。设有骨科一病区、骨科二病区、骨科三病区,特色开展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药物治疗老年压缩性骨折,经后路微创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经皮微创治疗腰椎滑脱,经后路椎间盘髓核摘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人工肩关节置换术,关节镜手术,经皮微创治疗四肢长骨骨折,皮瓣转位治疗四肢皮肤缺失等。

重点专科建设单位 全国巾帼文明示范岗、国家危重症孕产妇监测单位、重庆市重点专科建设单位、重庆市优质护理服务先进病房、垫江县产科急救中心及妇产科技术培训单位。

妇科病区以宫腔镜、腹腔镜及经阴道微创技术为特色,常规开展各类开放性妇科各类手术,特色开展开展宫、腹腔镜下检查及癌前病变(CIN)筛查、不孕不育检查诊疗、子宫内膜息肉切除、子宫粘膜下肌瘤切除、子宫纵隔切除、子宫内膜切、宫腔异物取出、宫内节育环嵌顿取出等微创术,腹腔镜下附件手术、子宫全(次全)切除、子宫肌瘤及卵巢肿瘤挖除、宫颈癌根治、经阴道子宫切除、子宫粘膜下肌瘤切除、输卵管造口成形、输卵管复通、阴道缩窄及处女膜修补等微创技术。 产科病区以爱婴医院“儿童优先、母亲安全”为宗旨,承担全县及周边区县危急重症孕产妇救治,主要开展孕产妇常见疾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肝内胆汁淤积症、妊娠期糖尿病、ABO(RH)溶血症监测及相关治疗,孕期及围产期保健、高危妊娠监测、难产接生、新式剖宫产、新生儿常见遗传及代谢疾病筛查、新生儿听力检测、产后康复、产后随访等。孕妇学校定期开展健康教育、心理咨询、育儿指导等。

医学检验科

重庆市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垫江县重点医学专科,重庆市青年文明号,重庆市模范职工之家,科室设常规、生化、免疫、微生物、分子生物学检验等五个亚专业组,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通过卫生部技术市评审。

常规开展检验项目300余项、特殊检验项目近100项,特色开展衣原体抗原、支原体培养/药敏、D-二聚体、糖化血红蛋白(HbA1C)、超敏C反应蛋白、细菌性阴道病、性激素、血流变学、轮状、肿瘤标志物等检验检测项目。优质高效为临床及患者提供及时客观的检查诊断依据。 国家级中医特色专科、重庆市“十二、五”针灸重点专科建设单位、重庆市“刺络放血治疗头痛”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培训单位,特色开展药刀松解术、全息穴位埋线、舌针、耳针、芒针、天灸、刮痧、中药贴敷、神经阻滞、骶管注射、药氧、臭氧大自血疗法。

急诊医学科

重庆市市级重点专科创建科室。由诊断区、抢救区、输液留观区和急诊监护病房(EICU)组成。负责急危重病人的抢救,可开展气管内插管机械通气,深静脉置管及肠外静脉营养技术,各类中毒专科, 抢救各类重型创伤病人、各种突发或大型集体中毒的抢救。“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院前急救-急诊室治疗-ICU救治。

市级特色专科建设单位 县重点学科,重庆市特色专科创建单位。消化内科重点开展消化系统疾病的专科化治疗及疑难危重症救治,含ERCP、十二指肠括约肌切开术、胆胰管取石术球囊清理术、鼻胆管引流术及支架植入术,粘膜剥离术、NBI(窄带成像)技术、胶囊内镜检查、食管胃静脉曲张套扎术、食管胃静脉曲张硬化治疗、胃恒径动脉破裂出血胃镜下结扎止血术、胃镜下食管支架植入术、食管狭窄球囊扩张及萨氏扩张术、胃镜下安置空肠营养管、胃镜下异物取出术、高频电治疗消化道息肉及腺瘤、腹水超浓缩回输、14C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金属钛夹治疗消化道出血等。

衡水现代泌尿专科医院的简介

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是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急救、保健、社区服务于一体的国家甲等医院。经四川省卫生厅批准,“内江市肿瘤疾病防治中心”、“内江市精神卫生中心”、“内江市传染病防治中心”、“内江市康复医学中心”均设在我院。

我院设有临床一、二级科室26个,医技科室7个,职能科室20个。“内江市肿瘤疾病防治中心”以实体肿瘤及肿瘤介入治疗为主,集放、化疗及综合治疗为一体的肿瘤治疗基地。近年来,肾病内科、泌尿外科、康复科等特色科室都取得了长足发展。医院所属的内江市妇幼保健院开展四维彩超诊断16周以上胎儿先天发育畸形、乳腺疾病防治、LEEP刀治疗宫颈疾病等诊疗技术的临床应用。

市第二人民医院共有各级各类重点专科10个,建成的省级重点专科是肿瘤防治专科,在建的省级重点专科有医学影像科、肾内科、神经内科;肿瘤防治专科正积极准备申报国家级重点专科;市级在建重点学科有重症医学科、泌尿外科、妇产科;在科研方面,申报了国家级科研2项(其中:与美国哥仑比亚大学合作项目1项),省部级科研4项,填补我市多项空白;近3年获省厅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

肿瘤防治专科:始建于1998年,通过了四川省卫生厅医学重点专科——“肿瘤防治专科”项目,并已建成内江市院士工作站。肿瘤中心现拥有西门子医用直线加速器、数字化模拟定位机、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机、深部射频热疗机、体内放疗TPS治疗系统、免疫治疗机、体腔热灌注机、介入热灌注化疗机、肿瘤药敏检测仪、细胞培养室、荧光显微镜、微阵列酶联免疫仪等一大批肿瘤治疗高新设备;可对肿瘤病人实施规范化手术、放疗、化疗、生物治疗、热疗、介入治疗等多种手段的综合治疗。

肾脏内科:市二医院于2007年成立独立的肾脏内科,是医院重点专科,有床位50张,目前年收治病人1000余人次,床位使用率250%,年血液透析9000余人次,年门诊4000余人次。科室可接诊的疾病有各种急慢性肾炎,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各类中毒疾病、蜂蜇伤、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及各类继发性肾脏疾病。并且已能开展肾穿刺活检,临时性、半永久性血透导管的安置,动静脉内瘘手术。

医学影像科:成立于1954年,有近60年的历史,已逐步建成集CT、MRI、普通放射、胃肠、乳腺钼靶及介入于一体的综合性数字化科室,在本地区有较强的影响力。各项目组管理人员配备科学合理,本专科建设已形成由院长、业务副院长、科教科科长、医学影像中心主任逐级管理团队,近年来,开展多项新技术及科研。

求求大家了,谁能告诉我全国治疗宫颈癌最好的医院,跪谢!!!

衡水现代泌尿专科医院(市医保定点单位)是一所集医疗、科研、康复为一体的专业医疗机构。医院坚持走以人为本、科学管理、科技兴院、诚信服务之路,医院设有:男科、泌尿外科、妇科、生育科、不孕不育科、肛肠科、结石科、中医科、小儿遗尿科、内科、普外科等、拥有主任医师10名、副主任医师12名、主治医师18名等医学权威和资深专家,随着高科技人才的加盟,本院技术水平、服务理念、业务品质不断得到提高,同时巨资引进多孔冷光无影灯、多功能机、新型呼吸机、DH2000A型多参数监护仪、意大利荧光检测仪、精子质量分析仪、男性功能障碍康复系统、多普勒超声影像检测系统、日本奥林巴斯免疫检测仪、CT型电容场前列腺治疗系统、前列腺电切镜、BYK微波治疗系统、数码阴道镜、膀胱镜、X光机、红外乳腺检查仪、美国GE彩超、美国微创凝固刀等先进设备。衡水市现代泌尿生殖研究会、衡水现代泌尿生殖医学研究所两个机构相继设在本院,为全市科技交流、科技创新提供了组织保证和科技平台,图书室、阅览室、资料室、实验室设备齐全,将研究成果及时反馈于临床,不断提高诊断水平和治疗效果。

现代胡同18号

本院除开展大中型手术以外,运用中、西、理三联疗法治疗男女泌尿生殖系感染性疾病、前列腺疾病、性功能障碍、不孕不育、乳腺病、宫颈疾病等已形成本院另一特色,治疗万名患者无差错事故,效果良好。

近年来本院先后获得国家医药卫生优秀成果一等奖、全国十佳泌尿专科医院、河北省医疗质量放心诚信单位等。目前,还在进一步树立科学发展观,以质量为核心、以诚信为准则、以文化建设为主线,大力弘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营造科学、务实、和谐的医疗环境,构建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医护团队,树立人性化服务大众新风,使本院成为特色鲜明、管理一流、人才一流、设施一流、技术一流、老百姓认可的品牌医院。

铁岭市中医医院的科室介绍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肿瘤研究所

我国第一个肿瘤专科医院也是亚洲地区最大的肿瘤防治研究中心北京协和医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的临床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的临床医学研究所,是卫生部指定的全国疑难重症诊治指导中心之一

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是国家卫生部命名的林巧稚妇产科研究中心,国家级重点学科,全国妇产科疑难重症诊治中心

妇科肿瘤专业组是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传统重点学科,培养出像宋鸿钊院士,吴葆贞教授,连利娟教授和郎景和教授等一代又一代的妇科肿瘤专家。天津市肿瘤医院(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是我国肿瘤学科的发祥地,是我国最大的肿瘤防治研究基地之一,医院肿瘤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

天坛医院的科室介绍

医院技术力量雄厚,诊疗设备精良。开设3个治疗中心:铁岭市122道路交通事故急救中心、铁岭市中医烧伤整形治疗中心、铁岭市中医骨伤治疗中心。开设临床科室30多个,医技科室12个,中药制剂室1个。临床和特色科室有:内科、综合外科、烧伤科、骨伤科、急诊科、结石科、皮肤科、妇科、儿科、乳腺科、肛肠科、男性科、五官科、眼科、口腔科、社区科、脑血栓专科、糖尿病专科、肾病专科、类风湿专科、针灸科、绿色健康治疗中心等。 铁岭市骨科医院(市中医医院分院)的前身是中医院骨科,在1985年就成立了骨伤科,在1998年分院122交通肇事急救中心成立的,在骨伤治疗方面有20余年的临床经验。我院的宗旨是发扬祖国传统医学的优势,为骨伤科患者服务,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提高。

铁岭市骨科医院骨伤科在骨伤的中医药的治疗,讲究分期用药,在骨伤科分三期治疗。我院在骨伤早、中、后三期分别总结了院内的协定处方,早期消肿止痛,活血散瘀的外用膏药;中期接骨续筋内服中药。后期外用伸筋洗剂为主,结合内服中药养气血,补肝肾,强筋骨。应用医药的同时我们不排斥手术治疗,早期掌握严格的手法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的适应症,目前各级医院对骨伤科的治疗均以手术为主。我院以科学的态度,中医的整体观念,严格遵守手术适应症,对不具备手术指证的骨折,用手法整复,牵引,夹板,石膏固定;外敷,内服中药消肿散瘀。疗效确切。

手术治疗具备骨折解剖复位,固定牢固的优点,可以早期进行肢体,关节的功能锻炼。但也有它的缺点:主要是手术过程中局部骨膜剥离对骨折血运影响较大,相对影响骨折的愈合,在某种程度上延长了病程。我院多年来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在骨折中期应用中药接骨续筋,促进骨折愈合,弥补了手术的缺憾,比如常见的小腿胫腓骨骨折,在临床上多以手术治疗为主,但常见骨折迟缓愈合,不愈合。我院应用院内协定处方接骨散,大大缩短了骨折愈合时间。

在骨折治疗的后期,长期卧床久病体虚,肝肾不足,骨折愈合了,关节不能活动了。肢体的功能没有真正的恢复。我院继承祖国医学的筋骨并重,动静结合的整体观念,外用伸筋洗剂为主,配合中药养气血,调理脾胃,补益肝肾,强筋骨调理全身。在恢复关节活动的同时,调理全身气血,达到真正意义的康复。

我们已经总结出完善的骨伤科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做到名副其实的专科专病治疗。 神经内科是我院的重点科室之一,由神经科门诊、病房、抢救室、康复训练室等组成。科室拥有床位30张,现有医护人员10名,由神经内科专业、针灸推拿专业、现代康复专业等医疗人员组成,技术力量雄厚,临床经验丰富。其中,副主任医师1名,中级职称人员1名,研究生学历1人,本科学历4人。医务人员均在中国医科大学等各大医院学习、深造,具有丰富的神经内科专业基础知识和临床实践经验,是一支医德高尚、专业技术过硬、人才梯队建设合理的神经科专业队伍。医院为科室配备了心电监护、脑偏瘫治疗仪等医疗设备,及一整套先进的康复训练设备,为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诊治康复提供了有力保障。在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治疗上与国际脑血管疾病治疗指南接轨,成立了卒中小组,建立了卒中单元,并与急诊内科、绿色健康中心、放射科、电诊科共同建立了“绿色通道”,并运用现代康复医学理论,结合祖国传统医药、针灸、推拿,使脑血管病人能够接受规范化的全方位治疗,在住院治疗的早期即可得到及时的康复锻炼,提高患者各种功能的恢复程度,改善生活质量,减少脑血管疾病的致残率、病死率。

医疗特色:

一、秉承中国医科大学神经内科诊疗技术,同时配合传统医学理论知识,运用中西医结合理念,诊治以下神经系统疾病:

针药并举治疗脑血管疾病: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如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等;出血性脑血管病,如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中西医结合诊治头痛及各种神经痛:如偏头痛、紧张性头痛、三叉神经痛,肋间神经痛等。其他常见疾病,如癫痫、脊髓炎、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多发性硬化以及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均可以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优于单纯西医的诊疗效果。

二、神经功能康复治疗 :康复训练室配备有各种康复训练器械,结合中医针灸推拿疗法,对急、慢性脑血管病和脑脊髓病变所致的神经功能障碍,如偏瘫、失语、吞咽困难、共济失调等治疗疗效明显,有专门的医护人员指导病人进行肢体康复、语言康复,减轻了致残率,提高神经功能恢复水平。对头晕、头痛、失眠、记忆力减退等病症也有明显的疗效。

21世纪是脑科学的时代,用心呵护大脑,提高生命质量是神经内科的宗旨,神经内科全体医护人员将以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服务于每一位患者,让他们的脑病在这里康复。 绿色健康治疗中心是我院最新推出的独具中医特色疗法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一整套绿色治疗体系。为满足患者的需求,特引进一些临床疗效确切、无痛无创的先进医疗设备,即脂肪肝排脂专用机(降血脂、血糖,治疗脂肪肝、肝纤维化、肝硬化、便秘、减肥)、无创前列腺治疗仪(治疗急、慢性前列腺炎,尿频、尿急、尿痛,前列腺增生、肥大)、特种光宫颈糜烂和盆腔炎治疗仪(治疗宫颈糜烂、盆腔炎、阴道炎)、脑循环功能治疗仪(治疗脑血栓、脑出血恢复期、脑梗死各期、偏头痛、小儿脑瘫)、偏振光疼痛治疗仪(治疗各种神经性疼痛、风湿痛、关节痛、肩周炎、面部神经麻痹、雷诺氏综合症)、颈腰椎病治疗仪(运动扭伤等疾病的迅速消肿、镇痛、腰椎类疾病、静脉炎、静脉曲张等周围血管病)。

该中心技术力量雄厚,有老专家坐诊,和毕业于辽宁中医药大学的专业医师为患者服务。着重以发展中医的针灸疗法、推拿疗法、火罐、理疗、离子透入治疗方法,实现了全新的治疗理念。治疗颈椎病肩周炎、中风面瘫、面肌痉挛、头痛、风湿痛、三叉神经痛及各种软组织伤痛。运动疗法治疗偏瘫,针药并举,实行一对一肢体功能训练。行动不便患者可住院治疗。用穴位埋植技术瘦身。治疗各种疼痛,祛癍、祛痘、美容。

我院广大医护工作者愿为前来就医的人员提供最完善的优质服务,本中心秉承“设备医术领先,人至上”的理念,竭诚为广大的就医患者提供最完善的绿色健康服务!真正成为患者最信赖的服务型中心! 我院妇产科技术全面,服务优良,坚持走中西医结合发展道路,是一个集医疗、科研、教学、妇女保健为一体的重点科室,全科医护人员本着“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创造优美、温馨、舒适的住院休养环境,引进先进设备,努力为广大女性患者营造一个温馨的就医环境,做到“医疗质量好,服务态度好,病人花钱少”。

妇科主要开展各类良、恶性肿瘤治疗如卵巢癌、宫体癌、宫颈癌根治术;卵巢囊肿切除术;子宫脱垂、张力性尿失禁的手术治疗;子宫肌瘤;子宫全切除术(阴腹式);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治疗;异位妊娠(宫外孕)手术治疗及保守治疗,人流、上环、取环;同时开展妇科常见病,各种阴道炎、盆腔炎的治疗等业务项目。

在产科方面充分体现“儿童优先、母亲安全”的宗旨,全面开展了围产期保健、健康教育、心理咨询、育儿指导等一系列整体化治疗及责任制护理措施,将优生优育、产前诊断与助孕技术相结合,加强生殖研究,提高产科质量,使妇产科的临床工作更加安全和人性化。

分娩是人类生活中最精髓的正常过程之一。然而,妊娠和分娩对女性及新生儿的一生而言,都是极其危险的时刻。我院妇产科为了保证母婴安全,实行导乐式无痛分娩、无痛人流。开展异常产、剖腹产、引产等业务项目。

该科不但有技术过硬的医生,还拥有一支技术过硬的护理队伍,全体护理人员均通过礼仪培训,塑造了礼貌文雅、整洁大方的护士新形象,提供全方位、全过程、人性化的温馨服务,使广大孕产妇及患者享受到最优质的医疗服务。

妇产科医护人员精神饱满,团结协作,以温馨细致的医疗服务和科学精湛的专业技术,为前来就诊的每一位群众提供满意放心的医疗服务。 铁岭市中医医院骨病软伤外科,由经验丰富、技术精良的孟宪增老专家坐诊,用他发明的中药介入埋植法治疗,各型腰脱、股骨头坏死、颈椎病、骨质增生等,取得重大效果突破,有效率达百分之百,愈合很少复发,无任何副作用,费用低等特点。

对股骨颈骨折、锁骨骨折、髌骨骨折等,用获省级奖及国家专利技术,进行的外固定治疗,病人痛苦小、效果好、费用低。

还治疗骨科疑难病、骨髓炎、脉管炎、疮口难愈等症,中西结合,内外同治,疗效好。 铁岭市中医医院糖尿病专科成立于1998年,有经验丰富的主任中医师坐诊,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糖尿病及其合并症,尤其擅长用中药治疗糖尿病肾病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院内有关糖尿病的检验设备齐全,能做胰岛功能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尿微量的蛋白的测定,院内有关治疗糖尿病的各种药品齐全(包括各种口服药和胰岛素),临床治疗方案灵活,因人而宜,欢迎广大糖尿病患者前来就诊。

检验科

检验科位于中医院门诊二楼,共有8个工作间,设有:细菌室、血液流变学室、生化室、常规室、血室、肝功室、酶免室。

检验科共有10名工作人员,副主任检验师1名,主管检验师5名,检验师2名,检验士1名,血护师1名,全部是正规学校毕业。

检验项目有: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生化各种离子检测,尿酸、尿素氮、肌酐、心肌酶谱、CO2cp、蛋白测定、血尿淀粉酶、血糖、三脂、血液流变、细菌培养、各种细菌涂片检查、风湿系列、梅毒、甲功系列、糖尿病系列检测等项目。

检验科设备精良,近几年更新了全自动血液流变仪,日本F—820血球计数仪、尿分析仪、意大利半自动生化分析仪、电解质分析仪、酶免分析仪等先进设备。

检验科全体人员愿以先进的设备、精湛的技术、优质的服务态度、准确无误地为广大患者服务。使患者高兴而来,满意而归。早日康复,安居乐业。 哮喘科诊疗中心是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辽宁省总队医院精心打造的重点科室、特色科室,汇集了一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科临床经验丰富、医术精湛、作风严谨医师队伍。始终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与时俱进,深入开展科研攻坚勇于创新,积极引进国际尖端设备,深度落实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使医疗专业水平再上新台阶,多次受到了各级领导、组织的表彰。

全体哮喘科专家遵循亲诊亲治的原则,医保收费,专业权威,平价惠民,被评选为沈阳老百姓心目中口碑最佳的医院,更被许多市民亲切地称作“咱老百姓自己的医院”。 专业诊疗:哮喘、哮喘病、支气管哮喘、过敏性哮喘、喘息性哮喘、肺气肿、慢阻肺

品牌国家公立医院峥嵘岁月60载

哮喘科诊疗中心全体医务人员在上级领导的关怀指导下,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权威性,秉承“救死扶伤,医者仁心”的医德理念,积极为广大军内外患者解除病痛,送去健康,医院连续8年获老百姓口碑第一医院,并连续5年获“辽宁省先进医院”、“辽宁省优秀医院”,并多次被国家卫生部、省市评为“杰出贡献医疗单位、“全国放心示范单位”、“全省重点哮喘诊疗基地”。

在品牌行天下的今天,若要树立一家医院的品牌不能仅仅靠广告。医院是救死扶伤的地方,医生是与爱有关的名字。武警辽宁省总队医院作为建院60多年来一直从疗效、平价、医生仁心仁术,患者为中心等方面铸就口碑。

技术治疗精细、安稳、准确

医院的专家审时度势,在吸收传统中医精华的基础上引进推广了一种全新的疗法——AFC国际标准化治疗体系。该体系,集精确诊断、中西合璧治疗、愈后健康管理为一体,填补了国内哮喘病系统化治疗的空白。 铁岭市中医医院内科病房是以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为主的综合性科室。本科室设有病床50余张,医护人员19人,其中高级称3人,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2人,硕士研究生1人,主治医师1人,医师2人,主管护师2人,护师5人,护士2 人。以上医护人员均毕业于正规医学院校,具有丰富的临床医疗护理经验,科内诊查仪器配备齐全,有心电图机、心电监护仪、吸痰器等抢救监护设备。十几年来,全科同志潜心钻研,充分继承祖国的优秀医学遗产,发挥中医特色,运用中医中药配合针灸、理疗、等康复手段,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和康复方面取得了明显的疗效。科室医护人员真城服务患者,切实为患者着想,为患者节省住院费用,减轻患者负担。另外,科室将中医养生理论与临床实际相结合,向患者进行健康宣教,教导患者饮食有节、调整情志、动静结合,正确指导患者预防性用药,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的特色优势,从身、心两方面共同调理,为患者健康保驾护航,深受广大辽北患者的信任与好评。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全科同志将按照医院高效、优质、便捷、安全、低耗、服务于民的总体办院思路,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热心为广大患者服务,欢迎广大患者来我院就诊,铁岭市中医医院内科病房将成为您通往健康的桥梁。 铁岭市中医医院结石科,是辽北地区最早治疗结石病的专科,具有近二十年丰富的临床经验。我院最新引进深圳侨亨新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电磁式体外冲击波碎石机,该机用B超定位,具有定位快速、准确、操作方便,患者无创、无痛、碎石效果好等优点。

我们取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对已碎的结石,根据中医辩证施治的原则,给予解痉正痛,利尿排石,加快了结石的排出,缩短了疗程,减轻了病人的痛苦。

特别是长期阻塞输尿管,伴有不同肾功能损害的输尿管结石病人,以及结石偏大——手术适应症的病人,我们有着丰富的临床治疗经验,已为许多患者治愈。

对于胆囊结石的病人,尤其是胆囊泥沙石,我们用总功疗法,给予中药汤剂、高脂肪餐、西药及排石体位,即疏肝、利胆、排石,疗效显著。

我们以为数以万计的结石病人治愈,深受患者的好评,许多患者慕名而来。

我们将以先进的设备,精湛的技术,合理的价格,竭诚为广大结石病患者服务,欢迎结石病人前来咨询与治疗。

电诊科简介

电诊科室下设:B超室,彩超室,心电图室,脑超室。全科工作人员均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及良好的职业道德。

机器设备:拥有意大利百胜DU3型全身彩色超声多普勒诊断仪、日本ALOCK-1100 B型超声诊断仪;日本光电全自动心电图机、24小时动态监测仪;TCD-2000超声经颅多普勒血流分析仪。

开展项目

一、彩超:具有高性能,多功能,晰度,高分辨等特点,适用于全身脏器的检查。

临床应用范围:

1. 心脏常见病:如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等的超声检查。

2. 甲状腺疾病:如甲亢,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瘤,甲状腺癌等。

3. 乳腺疾病:如乳腺增生症,乳腺囊肿,乳腺纤维瘤,乳腺癌等。

4. 腹腔、盆腔内各类疾病:肝、胆、胰,脾;肾、输尿管、膀胱;前列腺;子宫、双附件等每一脏器的各种疾病。

5. 产科疾病:如宫外孕,葡萄胎,胚胎及胎儿发育不良,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羊水过少,胎儿脐带绕颈,胎儿先天性畸型等。

6. 肢体血管:对肢体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疾病;肢体静脉血栓形成等疾病的超声诊断。

7. 胸腔,腹腔积液,肿块的超声检查。

二、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能24小时动态监测心脏,对短暂性心律失常的捕捉及一过性心肌缺血的检出有独到之处。

临床应用范围:

1. 诊断心律失常类型。

2. 诊断心肌梗塞。

3. 诊断心绞痛。

4. 部分病人心房,心室肥厚可在心电图上表现出来。

5. 对心肌疾病及心包炎的诊断有一定帮助。

6. 帮助了解某些药物和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对心肌的影响。

三、脑超:用来探测颅内大血管的血流状态及动力学状况,为检测颅内外血管的可靠的无创伤性方法。

临床应用范围:

1. 颅内及颈部动脉狭窄的早期发现。

2. 颅内及颈部动脉阻塞及血管再通监测。

3. 脑动脉硬化。

4. 脑血栓形成。

5.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6. 偏头痛等血管性头痛。

7. 高血压、糖尿病造成脑血管损害。 我院放射线科装备的德国产西门子原装数字胃肠X光机是目前国际最先进的X线诊断设备,可用于及胃肠道疾病的X线检查,尤其是对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用“气钡双重”法的国内最先进的检查手段,使胃肠道显示的更加清晰,能明确诊断出胃肠道的疾病,尤其对早期消化系统肿瘤的发现有独到之处,能使疾病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延缓生命,此设备对患者辐射极小,诊断正确率达95%以上。

放射线科人员整体素质高,专业毕业,在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线科进修学习,具有较高的诊断水平。

靖江妇幼保健院上午上班时间

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拥有悠久的历史,半个多世纪的历程,神经外科培养了王忠诚院士、赵雅度教授、罗世祺教授、赵继宗教授、张俊廷主任医师等一批享誉国内外的著名专家学者。科室也由最初的3个临床专业组,逐步扩展为13个,400张床位。神经外科中心现有医师123名,59%的人员具有高级职称,64%的人员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博士生导师6名,硕士生导师19名,博士后流动站1个,培养博士后14名,博士研究生37名,硕士研究生118名。护士146名,其中60%具有专科以上学历。8名北京市科技新星正在进行重点课题的研究工作。充足的人力、精湛的技术水平、厚重的科室文化为神经外科的迅猛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每年平均开展各项高、精、尖手术7000余例,为大量的患者解除了病痛,挽救及延长了患者的生命。脑干占位病变、脊髓内肿瘤、脑血管疾病、颅底肿瘤、丘脑胶质瘤等手术治疗居国际领先地位。小儿颅内肿瘤、颅内肿瘤、脊柱脊髓肿瘤、垂体瘤的手术治疗居国内领先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在广泛开展显微神经外科手术的基础上,率先建立起了微创神经外科技术平台,其水平居国际领先。导航手术、内窥镜手术、立体定向及深部微电极刺激治疗、癫痫的手术治疗居国内领先接近国际先进水平。脑肿瘤手术死亡率1.04%;脑干手术死亡率1.2%;动脉瘤死亡率1%以下。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皮肤科拥有一支医术精湛、医德医风端正的队伍,宽敞舒适的就诊环境,丰富多彩的治疗检查手段。全科共8人,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1人,住院医师1人,护师2人,技术员1人。负责日常门诊、院内外会诊、首都医科大学第五临床学院和口腔学系的教学工作,并参与临床科研、健康宣教工作。

科室对皮肤科常见病如带状、痤疮、瘙痒症、神经性皮炎、银屑病、、、足甲癣等有独到的治疗方法。依托天坛医院强大的神经学科优势,对皮肤神经感觉异常引起的皮肤病及带状神经痛有多项检查治疗措施。 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为全国规模最大、学科建设最为齐全的学科之一,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在“十五”和“十一五”期间,在院所领导的支持下,在学科带头人王拥军教授的带领下,借助我院强大的神经外科、神经放射和神经介入等科室优势,重新整合医疗,加强医疗、科研、教学、防控工作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北京市乃至全国的神经病学中心之一。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共拥有230张病床,日门(急)诊量达800余人次,设有5个病区、1个神经重症监护室(NICU)。常年担负大量的北京市神经科常见疾病的诊治工作及全国范围内神经科疑难重症的会诊及诊治任务。

进入“十五”期间,神经内科注重人才梯队的构建,逐渐培养出一批有海外经历和高学历、临床科研兼备的高层次人才和业务骨干,为这个学科注入了活力和后劲。在脑血管病、神经感染与免疫、周围神经与肌肉病、癫痫、运动障碍疾病等神经系统重大疾病方面形成了国内一流的团队。神经内科不仅拥有优秀的学科带头人,还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全科共有医疗科研及技术人员192人,其中36人具有博士学历,有12人具有硕士学历。教授(或正高专业技术职务者)11人,副教授(或副高专业技术职务者)29人;学科人才队伍年轻化,以中青年为主。在这支团队中,每个人在注重临床的同时,有自己的研究方向,形成了临床与科研结合的明显的学院派特色。

神经内科是首都医科大学神经病学系的博士点和硕士点,2003年增设为博士后流动站,是全国神经内科主治医师进修基地,北京市卫生局神经内科住院医师培训基地和专科医师培训试点单位,常年担任首都医科大学医学系(包括七年制)、口腔系、协和医科大学(八年制)、清华大学医学部的本科生教育工作。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大批人才,已经成为我国神经病学的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多年来,共培养博士后7名、博士研究生28名、硕士研究生89名、培养住院医师80余人、进修医生800余人。并举办各类继续教育学习班32次,培训学员共计约2万余人次。他们活跃在全国不同的医疗岗位,成为我国神经病学的骨干力量。承担国家级和部级科研项目共20余项。市局级课题30余项,在研课题经费累计达5000余万元。发表论文近500篇,出版专著(主编或副主编)20余部。

天坛医院神经科为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神经科试验基地,共有60余人获得国内外GCP资质认证,承担国际临床试验研究10余项,国内临床试验研究30余项。

2001年受北京市科委资助,组建并成立了中国第一家国际标准化卒中单元,相关的出版物《BNC脑血管病治疗指南》、《卒中单元》等已相继发行,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国家级多项课题已将卒中单元位列其中,陆续接待全国各级医院参观学习百余人次,影响波及全国。同年,天坛医院以神经内科为基础,整合了神经影像、神经介入、血管超声、急诊科等多学科,率先在国内成立了脑血管病血管内治疗中心。3年多来重点进行了颅内动脉狭窄的支架成形术及其相关研究,并已达到国际同步或领先水平.2004年,在北京市脑血管病抢救治疗中心的平台上,以国家科技部“十五”的支持下,成立了多学科、系统的急性脑血管病抢救绿色通道,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和科学成果。其它特色诊疗中心还包括北京市癫痫中心、北京市脑血管病康复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神经科学会诊中心、北京市神经变诊疗中心等。同时相继组建并逐步完善了脑血管病、神经系统感染与免疫、周围神经病及肌病、癫痫、神经精神、神经康复、头面痛、帕金森氏病与运动障碍、认知障碍、遗传代谢病、神经重症监护、睡眠障碍等12个专业组,并以各专业组为基础,大力发展相关的科研基础实验室工作,部分实验室如脑血管病实验室、神经免疫实验室、临床神经肌肉病理实验室、神经康复室、神经心理实验室、临床电生理实验室等均已初具规模,为科室的正规化、科学化发展奠定了良性运行的框架与机制。经过多年的学科建设,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已经成为一个国内领先、国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学科。 1、人员结构

北京天坛医院检验科现有工作人员61名,其中主任医师、教授1人,副主任技师6人、副教授1人,主治医师、主管技师23人,住院医、技师等30人。

2、业务范围

北京天坛医院检验科本着“服务患者、服务临床”的宗旨,面向患者和健康体检人群提供多达三百余项检测服务,主要包括:

1)临检: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脑脊液常规、胸腹水常规等;

2)血液:凝血象、DIC过筛、血栓弹力图分析、血小板功能检测等;

3)生化:肝功能、肾功能、血脂、心肌酶等、血清蛋白电泳等;

4)感染免疫:甲肝、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囊虫等病原体标志物检测;

5)内分泌激素:脑垂体激素、甲状腺激素、性腺激素检测等;

6)特殊蛋白:肿瘤标志物检测、特种蛋白检测、自身抗体检测、产前筛查(唐氏综合症)等;

7)微生物:血、尿、便、分泌物、脑脊液的细菌培养及药敏检测等;

8)特检:淋巴细胞亚群检测、HLA-B27检测、脑脊液蛋白电泳、过敏原筛查等;

9)脱落细胞检测:宫颈脱落细胞液基细胞学检查(LCT)、羊水分析等;

10)分子诊断:乙肝DNA、丙肝RNA检测、HPV-DNA分型、原位杂交(FISH)、细胞色素P450耐药基因检测等。

3、科室特色

北京天坛医院检验科是集临床检验、健康普查、健康咨询、高危人群预警、预防医学、科研开发、教学等于一体的综合性的实验诊断中心,是以“个体化诊断”为目标的不断开拓的临床实验室,是全国第一批、北京市第一家通过ISO 15189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认可的实验室。

自2002年开始试运行ISO 17025 质量体系、2004年转版到 ISO 15189质量体系以来,检验科通过质量体系的认可过程已经建立了与国际接轨的质量体系,通过认可的实验室项目的检测结果被117个国际组织和国家承认。同时,检验科还积极参与糖化血红蛋白、自身抗体检测和部分生化项目的国际比对,均成绩合格。2006年,检验科成为北京市“中美艾滋病防治合作项目”北京市艾滋病监测哨点、北京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的禽流感网络实验室,承担艾滋病、禽流感、新流感的初筛任务。

检验科拥有大型模块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可分析干细胞的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尿沉渣流式分析仪、全自动血凝检测系统、流式细胞仪、全自动免疫检测系统和全自动酶标系统等设备,同时检验科引进先进的分子生物学检测设备:高效液相色谱、凝胶成像系统、基因芯片仪、悬浮微阵列检测仪、荧光定量实时在线核酸扩增仪、蛋白芯片检测仪、芯片点样仪,细胞培养系统等,结合LIS系统形成了完备的临床检测平台、临床蛋白质评价平台、分子诊断平台、细胞分析平台,为个体化诊断、进而为个体化医疗提供了设施完备、检测项目齐全的检测和评价平台。因此检验科在为患者提供高质量、多项目的检测服务的同时,还构建了共享型的转化医学体系:代谢组学平台、基因检测平台、细胞培养和检测平台、原位杂交平台、芯片研究平台和样品库平台,给临床科研提供了舞台。此外,还承担了包括国家3、863课题在内的院外、院内多项科研课题研究,也具备了应对严重生物性灾害的应急能力。在SARS、禽流感、甲型流感等流行病肆虐时,我科义不容辞的承担起第一线的检测任务,得到市卫生局、市委以及院的嘉奖和鼓励。在SARS时,温总理为我们的报告题词,使我们深受鼓舞。

北京天坛医院是首都医科大学的教学医院,实验诊断中心内设“实验诊断学”、“临床免疫学”教研室,承担首都医科大学的五年制、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和口腔专业学生的实验诊断学、临床免疫学教学任务。同时作为首都医科大学临床检验诊断学系办公室所在地,检验科每年都承担多项国家级、北京市级、校级继续教育项目,形式包括学术论坛、网上授课等,参加检验科承办的继续教育项目的人次数已经近万。

北京天坛医院检验科是首都医科大学临床检验诊断学系办公室所在地、首都医科大学临床检验诊断学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培养点,至今已经培养博士十余人,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上百篇,其中SCI收录多篇;主编《临床蛋白电泳》、普通高等教育教材《实验诊断学》和《临床免疫学》等书籍十余部。

在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北京天坛医院检验科在医、教、研、防各方面不断取得成绩,已经在同行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打开了知名度,树立了品牌,成为国内知名的临床医学实验室。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是国内著名的以神经科学为主的综合性医院,科始建于1982年,先后由王恩真教授、王保国教授担任科主任,现任科主任韩如泉教授,副主任为李淑琴教授。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奋斗,科逐渐形成了以神经外科为主,临床、科研和教学相辅相成的鲜明的科室特色,在国内外神经外科领域占据了重要地位。

北京天坛医院科担负着天坛医院的手术室、门诊手术、放射介入手术、危重症抢救治疗以及疼痛诊治等工作。目前有34个功能齐全的手术间,其中中心手术间 24 个、介入治疗 3 个、门诊手术室 2 个、胃肠镜室 1 个、院外神经外科手术间4个。此外,还建有后恢复室(PACU)和疼痛门诊。2008年手术量达14755台次,其中神经外科7700余例,神经介入1500余例,疼痛诊疗3500余例。

北京天坛医院科针对本专业特点,在神经外科学、神经影像学、神经介入治疗与神经电生理学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进步与成果,在国内学领域率先将术中唤醒技术应用于脑功能区肿瘤切除术,已完成近300例,同时还成功实施了近7000余例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的管理,以及近万例神经介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此外,科还开展了术后镇痛、无痛人流、无痛胃肠镜、慢性疼痛射频治疗等项目,为患者提供了全方位的专业服务,其中某些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科现有工作人员62人,其中主任医师3名,副主任医师10名,主治医师22名,高年住院医21人,人员6人。全科共有博士学位12人,硕士学位23人,整个科室具有年轻化、高学历的特点,是一支朝气蓬勃、积极向上、不断开拓创新的医疗团队。

科研是科室得以不断发展壮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命脉。自建科以来,累计在国内外专业刊物上发表文章330余篇,有多部论著出版。科在科研领域更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研课题包括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3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1项、北京市科技新星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1项、北京市委组织部优秀人才项目1项、北京市中医局项目1项以及院级科研项目6项,总经费700余万元。在刚刚过去的2008年中,参加国际学术会议5人次(ASA入选6篇)、全国会议 29人次,交流论文21篇。在专业核心刊物发表论文27篇,SCI 3篇,同时还组织编写专著1部,参编书籍4部。

科十分重视国内外的学术交流,1991年举办了第一次全国神经外科会以。自2001年起先后6次举办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神经外科与脑保护学习班(研讨会),旨在将国际、国内神经外科及相关学科发展动态、新观念、新技术介绍给国内医师,提高各地区神经外科技术水平,推动我国神经外科学科的发展。2008年承办的首届亚洲神经外科与重症监测会议吸引了来自中国、美国、日本、韩国、印度、印尼、新加坡等国家的500余学者参与,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科的三位教授应邀出席并授课。一系列的学术交流活动使我们逐步在神经外科领域树立了鲜明的天坛品牌。

2002年北京天坛医院科成为北京市首批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之一,以临床、重症监测与治疗以及疼痛研究为基本培训结构,借助科室强大的师资力量和丰富的临床,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专科医师培训体系。

在研究生培养方面,设有一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博士学科点,4名硕士研究生导师,已经培养了博士后2人、博士研究生13人、硕士研究生43人,这为本学科向高、精、尖方面发展不断注入着新鲜的血液。

北京天坛医院科全体员工将本着“强化特色,均衡发展;临床立科,科研兴科”的基本原则,在临床、科研和教学方面齐头并进、开拓创新、积极进取,不遗余力地推动我国神经外科事业的发展。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影像中心,自1980年王忠诚院士创办至今,通过宋遵武、陆荣庆教授等老一辈放射学家的厚实铺垫,尤其在戴建平院长的领导下,经全科同志20余年的不懈努力,逐步建成为一个设备先进、医疗有特色、学术有成就的现代化科室。1998年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和博士后流动站,是目前我国最大的专门从事神经影像学研究及诊疗的中心。

诊疗设备先进:神经影像中心拥有4台磁共振成像系统、3台CT机、3台DSA设备、1台ECT机和1台多普勒彩超仪;影像设备及相关配套后处理软件始终保持在国内领先,与国外基本同步。另外,神经影像中心还拥有国内最先进的纯数字的PACS系统,显著提高影像保存的质量,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技术力量雄厚:现有教授以及主任医师5人,副主任医师3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3人。神经影像中心具有博士学位的4人,硕士学位的5人。绝大多数学有专长。学科带头人戴建平院长及高培毅教授在神经影像研究方面造诣很深,被誉为“神眼”,其诊断结果被临床誉为“术前病理诊断”。

医疗特色明显:神经影像中心在全国率先推出先进的管理体制,在行政管理上用“纵横交错”式模式,技术和护士按设备划组,进行纵向管理;医师用横向分组,定期轮转制度。该管理模式大大推动了学科建设,并逐步创立了我们自己的医疗特色。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在国际的龙头地位为神经影像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神经影像学科的快速发展也强有力的支持了神经内外科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的发展。包括以下几方面:

戴建平院长带领的科研小组的针刺-fMRI 的研究项目处在国际领先水平。

在神经系统疾病尤其是脑血管性疾病的预防性诊断和早期诊断研究方面处于国际领先地位。①高培毅教授自行研究开发的脑CT灌注软件目前正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其图像质量及参数标准明显优于国外CT扫描机自带软件处理系统及国内相关医学软件公司开发产品;②高培毅教授将脑梗死的诊断提前到脑梗死前期,其研究成果早于国外同类研究,通过CT灌注扫描及早的发现了一大批脑梗死前期患者,使这些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节省了大批的医疗费用,减轻了社会和家庭负担,得到天坛医院神经内科及神经介入医师的一致认可;③CT灌注扫描已被列为常规扫描,并成为神经介入治疗前诊断及治疗后疗效评价的主要依据;④高培毅教授又将目光放在脑梗死的预防性诊断方面,科内正在开发研究脑血流速度、血流状态的测定及脑血管弹性成像方面,已完成体模的成像,并处于国际领先地位,预计此项研究将会使脑血管性疾病诊断又提前数年。

在脑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确立了在北京乃至全国的领先地位:①拥有诊断完成神经系统成像的先进影像设备、手段和一个高素质的技术群体;②诊断正确率明显高于同类医院,只要病人配合,都能明确诊断;③全国各地慕名而来求诊的病人越来越多;④与GE及Simens公司合作开发最先进的诊疗手段及技术,通过磁共振脑功能成像进行脑肿瘤患者术前功能区定位及手术入路地选择。

在分子影像学研究方面也处于国内一流水平:①能够成功的完成磁共振对比剂和神经干细胞的标记和细胞显像;②应用临床型MR仪观察到神经干细胞在动物脑组织内地迁移及分布。

科教成果累累:本学科承担的第一负责人的科研项目包括:国家“八五”攻关课题1项,国家“九五” 攻关课题1项,国家“十五”攻关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面上项目2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6项,北京市科委项目3项,获得国家重大科技成果奖2项,国家成果登记国家级1项,中华医学科技三等奖1项,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1项,北京市卫生局科研成果一等奖5项,北京市卫生局科研成果二等奖16项。本学科发表论文302篇,中华系列杂志165篇,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5篇,国外杂志5篇(包括AJNR、Radiolog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euroradiology),其它127篇。本科医师及研究生多次参加国外学术会议交流,科室每年派遣年轻医师到国外交流学习。出版著作主编9本,参编18本。本科室还多次承办大型学术会议,国际性学术会议包括第1届国际放射学学术会议,亚太地区国际介入放射学大会,第13届国际神经放射学大会;全国性学术会议包括中华医学会第8、10、12届全国放射学大会,第1、2、3届全国中青年放射学(英文)学术大会,中华放射学会第1、2、3届全国神经放射学大会,中华放射学会第1、2届全国磁共振成像学术会议。同时,多次举办全国性学习班,并为全国各地培养进修医生500多人。

展望21世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影像中心的全体医技人员将团结努力, 在以戴建平院长的带领下,开拓进取,不断创新,使学科建设再上新台阶,努力实现以下三个转变和建设目标,挤身为国际上有一定知名度的优秀学科。

学科建设关键:实现三个转变,即从单纯以解剖学为基础的形态学研究转变到在此基础上的以病理生理学为基础的功能学研究;从以解剖学、临床医学、物理学和电子学为主的知识结构转变到在此基础上的以病理生理学、生物化学和计算机应用为主的知识结构;从以医师、技术员为主体的人员结构转变到以医师、生物医学工程师为主体的人员结构。

学科建设目标:将神经影像中心建设成为以功能/分子影像学,医学图像后处理/CAD,神经介入放射学以及循证医学影像学为稳定学术研究方向的,以研究脑血管病、脑肿瘤以及中枢神经系统介入放射学为重点和特色的学科;建设成为上述相关领域科学研究和培养高级实用人才的基地。

神经影像中心的科训是:

“天施地生,其益无方;凡益之道,与时偕行”

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2年主要工作安排的通知的文件内容

8点半到12点。

地址:靖江市靖城镇江华街132号

电话:0523-85121688

妇女保健部(中心):0523-85121632

孕产保健部(中心):0523-85121622

儿童保健部(中心):0523-85121651

医学影像科:0523-85121613

医学检验科:0523-85121618

扩展资料

靖江市妇幼保健院坐落于靖江市老城区江华街132号,占地面积2796平方米,业务用房8500平方米,在职人员62人,中高级以上卫技人员占68%。设有妇女保健部(中心)、孕产保健部(中心)、儿童保健部(中心)、医学检验科、医学影像科及管理职能科室。

拥有先进齐全的医疗保健设备。目前,靖江市妇幼保健院围绕妇女保健(含生育)、围产保健、儿童保健体系建设,开设妇科门诊、乳腺病专科、宫颈病专科、妇女病防治专科、青春期保健专科、更年期保健专科、妇女盆底功能诊治专科、生育门诊与手术专科。

开设孕前保健、婚前医学保健、围产期保健、产后康复、不孕不育专科,开设儿童保健门诊,开展0-6岁儿童生长发育监测与评估指导、体弱儿与高危儿管理、儿童早期发育指导与训练、儿童常见病诊治、入园体检、六·一体检、眼保健专科、耳鼻喉专科、口腔保健专科、儿童营养及心理专科等服务。

靖江市妇幼保健院-联系我们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2年主要工作安排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中央 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和《院关于印发“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2〕11号)精神,以建设符合我国国情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核心,坚持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的核心理念,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的方针,保持医改基本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着力在加快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三个方面取得重点突破,统筹推进相关领域改革,保持医改良好势头,为实现“十二五”阶段性改革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二、工作任务

(一)加快健全全民医保体系。

1.巩固扩大基本医保覆盖面。

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重点做好农民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以及学生、学龄前儿童和新生儿参保管理工作。继续推进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等困难群体参保工作。(人力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分别负责)

2.继续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

(1)对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40元,个人缴费水平相应提高,人均筹资达到300元左右。(财政部、卫生部、人力社会保障部负责)

(2)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策范围内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分别提高到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的6倍以上、当地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倍以上、全国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的8倍以上,且均不低于6万元。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分别达到70%以上和75%左右,逐步缩小与实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之间的差距,门诊统筹支付比例进一步提高。探索通过个人账户调整等方式逐步建立职工医保门诊统筹。(人力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分别负责)

3.改革医保支付制度。

(1)积极推行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按床日付费、总额预付等支付方式改革,逐步覆盖统筹区域内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加强付费总额控制,建立医疗保险对统筹区域内医疗费用增长的制约机制,制定医疗保险基金支出总体控制目标并分解到定点医疗机构,与付费标准相挂钩。积极推动建立医保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的谈判机制和购买服务的付费机制,通过谈判确定服务范围、支付方式、支付标准和服务质量要求。结合支付方式改革,探索对个人负担的控制办法。逐步将医疗机构总费用和次均(病种)医疗费用增长控制和个人负担控制情况,以及医疗服务质量列入医保评价体系。(人力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分别负责)

(2)完善差别支付机制,支付比例进一步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倾斜,鼓励使用中医药服务,引导群众首诊到基层。将符合条件的私人诊所等非公立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纳入医保定点范围。(人力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分别负责)

(3)加强医保对医疗服务行为的监管,完善监控管理机制,逐步建立医保对医疗服务的实时监控系统,逐步将医保对医疗机构医疗服务的监管延伸到对医务人员医疗服务行为的监管。建立联合反欺诈机制,加大对骗保欺诈行为的处罚力度,并及时公开相关信息。(人力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分别负责)

4.进一步加大医疗救助力度。

(1)加大救助资金投入,筑牢医疗保障底线。救助范围从低保家庭成员、五保户扩大到低收入重病患者、重度残疾人以及低收入家庭老年人等困难群体,资助其参加城镇居民医保或新农合。提高救助水平,取消医疗救助起付线,稳步提高封顶线,对救助对象政策范围内住院自负医疗费用救助比例进一步提高。(民政部、财政部负责)

(2)研究建立疾病应急救助基金。通过出资、社会捐赠等多渠道筹资建立基金,解决无费用负担能力和无主病人发生的应急医疗救治费用。抓紧制定基金管理办法。(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负责)

5.探索建立大病保障机制。

(1)研究制定重特大疾病保障办法,积极探索利用基本医保基金购买商业大病保险或建立补充保险等方式,有效提高重特大疾病保障水平,切实解决重特大疾病患者因病致贫的问题。做好基本医保、医疗救助、商业保险等的衔接。(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社会保障部、卫生部、保监会、民政部负责)

(2)全面推开尿毒症、儿童白血病、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乳腺癌、宫颈癌、重性精神疾病、耐多药肺结核、艾滋病机会染等8类大病保障,将肺癌、食道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心肌梗塞、脑梗死、血友病、Ⅰ型糖尿病、甲亢、唇腭裂等12类大病纳入保障和救助试点范围。(卫生部、民政部、财政部负责)

6.提高基本医保经办管理水平。

(1)积极推广医保就医“一卡通”,方便参保人员就医。基本实现参保人员统筹区域内和省内医疗费用异地即时结算,加快推进以异地安置退休人员为重点的跨省医疗费用异地即时结算。稳步推进职工医保制度内跨区域转移接续,加强各项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衔接。(人力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分别负责)

(2)加强医保基金收支管理,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基金坚持当年收支平衡原则,结余过多的结合实际重点提高高额医疗费用支付水平,使基金既不沉淀过多,也不出现透支;职工医保结余过多的地方要取有效办法把结余逐步降到合理水平。(人力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分别负责)

(3)探索整合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制度管理职能和经办,完善基本医保管理和经办运行机制。有条件的地区探索建立城乡统筹的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中央编办、发展改革委、人力社会保障部、卫生部负责)

(4)在确保基金安全和有效监管的前提下,鼓励以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具有资质的商业保险机构经办各类医疗保障管理服务。(卫生部、人力社会保障部、保监会负责)

7.大力发展商业健康保险。

完善商业健康保险产业政策,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发展基本医保之外的健康保险产品,满足多样化的健康需求。鼓励企业、个人参加商业健康保险及多种形式的补充保险,制定落实税收等相关优惠政策。(发展改革委、保监会、财政部负责)

(二)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

8.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

(1)扩大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巩固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成果,落实基本药物全部配备使用和医保支付政策。有序推进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同步落实对乡村医生的各项补助和支持政策。对非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各地可结合实际,取购买服务的方式将其纳入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鼓励公立医院和其他医疗机构优先使用基本药物。(发展改革委、卫生部、财政部、人力社会保障部负责)

(2)规范基本药物购机制。全面落实《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建立和规范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购机制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0〕56号),坚持招合一、量价挂钩、双信封制、集中支付、全程监控等政策。完善基本药物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基本药物中的独家品种、经多次集中购价格基本稳定且市场供应充足的基本药物试行国家统一定价。探索建立短缺药品监测机制,对用量小、临床必需的紧缺品种可取招标定点生产等方式确保供应。建立省级基本药物集中购使用管理信息系统,落实集中付款和供应配送政策,提高及时配送率。(发展改革委、卫生部、工业和信息化部、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

(3)完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认真总结各地基本药物使用情况,研究调整优化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更好地适应群众基本用药需求。逐步规范基本药物剂型、规格和包装。规范地方增补基本药物,增补药品严格执行基本药物制度相关政策。(卫生部、人力社会保障部、中医药局、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

(4)加强基本药物质量监管。继续提高基本药物质量标准,对基本药物实行全品种覆盖抽验和电子监管,提高对基本药物从生产到使用全过程监管能力。(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

9.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

(1)建立完善稳定长效的多渠道补偿机制,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正常运转。中央财政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面实施后对地方的经常性补助机制,并纳入预算安排。地方要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项补助以及经常性收支差额补助纳入财政预算并及时足额落实到位,实行先预拨后结算。全面落实一般诊疗费及医保支付政策。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经费。(财政部、发展改革委、卫生部、人力社会保障部负责)

(2)深化编制和人事制度改革。合理确定县域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编制总量,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功能定位和发展需要实行动态调整。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法人自主权,全面实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重点选聘好院长并建立任期目标责任制。(中央编办、卫生部、人力社会保障部负责)

(3)完善绩效分配机制。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收入分配重点向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倾斜。在平稳实施绩效工资的基础上,有条件的地方可适当提高奖励性绩效工资的比例,合理拉开收入差距。要按时足额发放绩效工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支结余部分可按规定用于改善待遇,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人力社会保障部、卫生部、财政部负责)

(4)加快清理化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债务。认真细致做好债务核实和锁定工作,多渠道筹集并落实化债资金,按时完成债务剥离和债务化解工作,坚决制止发生新债。(财政部、卫生部、发展改革委负责)

10.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

(1)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继续加大支持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的力度。(发展改革委、卫生部负责)

(2)加快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建立涵盖基本药物供应使用、居民健康管理、基本医疗服务、绩效考核等基本功能的基层医疗卫生信息系统,统一技术信息标准,实现与基本医保等信息互联互通,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规范化水平。(发展改革委、卫生部、人力社会保障部负责)

(3)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推进全科医生制度建设,开展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继续为中西部乡镇卫生院和基层部队招收5000名以上定向免费医学生,安排1.5万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岗人员进行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实施2万名全科医生特设岗位项目,完善落实鼓励全科医生长期在基层服务的政策,力争实现每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都有合格的全科医生。支持100个左右全科医生临床培训基地建设。中央财政继续支持中西部地区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在岗培训,重点开展具有全科医学特点、促进基本药物使用等针对性和实用性强的培训项目,共培训62万人次。(卫生部、总后勤部卫生部、发展改革委、教育部、财政部、人力社会保障部、中央编办负责)

(4)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开展全科医生执业方式和服务模式改革试点,推行全科医生(团队)与居民建立稳定的契约服务关系。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中医药等适宜技术和服务。建立健全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制度,积极推进基层首诊负责制试点。(卫生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社会保障部、中医药局负责)

11.筑牢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底。

(1)取公建民营、补助等多种方式,对村卫生室的房屋建设、设备购置给予扶持。将村卫生室纳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和管理范围。落实乡村医生的多渠道补偿、养老政策。(卫生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社会保障部负责)

(2)加强乡村医生培训和后备力量建设。对在村卫生室执业的乡村医生每年免费培训不少于两次,累计培训时间不低于两周。取本地人员定向培养等多种方式充实乡村医生队伍,确保每个村卫生室都有乡村医生。(卫生部、财政部负责)

(3)加强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对乡村医生和村卫生室的行业管理,重点强化服务行为监管。积极推进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一体化管理。(卫生部、发展改革委、人力社会保障部负责)

(三)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以县级医院为重点,统筹推进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补偿机制、人事分配、药品供应、价格机制等综合改革,选择在300个左右县(市)开展县级医院综合改革试点,鼓励地方因地制宜探索具体模式。拓展深化城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

12.加快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1)改革补偿机制。取调整医药价格、改革医保支付方式和落实办医责任等综合措施和联动政策,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将公立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财政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财政补助两个渠道。医院由此减少的合理收入或形成的亏损通过调整医疗技术服务价格、增加投入等途径予以补偿。调整后的医疗技术服务收费按规定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增加的投入由中央财政给予一定补助,地方财政要按实际情况调整支出结构,切实加大投入。(卫生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社会保障部负责)

(2)调整医药价格。取消药品加成政策。提高诊疗费、手术费、护理费等医疗技术服务价格。降低大型设备检查价格,投资购置的公立医院大型设备按扣除折旧后的成本制定检查价格。(发展改革委、卫生部负责)

完善县级公立医院药品网上集中购,积极推进药品带量购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购,压缩中间环节和费用,着力降低虚高价格。(卫生部、监察部负责)

(3)发挥医保的补偿和监管作用。同步推进总额预付、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等复合支付方式,通过购买服务对医疗机构给予及时合理补偿,引导医疗机构主动控制成本、规范诊疗行为、提高服务质量。严格考核基本医保药品目录使用率及自费药品控制率等指标,控制或降低群众个人负担。(卫生部、人力社会保障部分别负责)

(4)落实办医责任。落实对公立医院的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公共卫生服务、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和政策性亏损补贴等投入政策。(财政部、发展改革委、卫生部负责)

合理确定公立医院(含国有企业医院)数量和布局,严格控制建设标准、规模和设备配备。禁止公立医院举债建设。(卫生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资委负责)

(5)加快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按照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要求,落实县级公立医院经营管理和用人自主权。探索建立理事会等多种形式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公立医院功能定位、发展规划、重大投资等权力由办医主体或理事会行使。(卫生部、发展改革委、中央编办负责)

建立完善院长负责制和任期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人不得兼任公立医院领导职务。继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逐步推进公立医院医务人员养老等社会保障服务社会化。(卫生部、人力社会保障部负责)

(6)完善医院内部分配激励机制。健全以服务质量、数量和患者满意度为核心的内部分配机制,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提高人员经费支出占业务支出的比例,提高医务人员待遇。院长及医院管理层薪酬由办医主体或授权理事会确定。严禁将医务人员个人收入与医院的药品和检查收入挂钩。(卫生部、人力社会保障部、财政部负责)

13.拓展深化城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围绕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以破除“以药补医”机制为关键环节,以改革补偿机制和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为抓手,深化体制机制创新,提高服务质量和运行效率,尽快形成改革的基本路子。研究探索取设立专门管理机构等多种形式确定办医机构,履行举办公立医院的职能。根据改革需要,在绩效工资分配、定价、药品购等方面给予试点地区一定自主权。(卫生部、发展改革委、人力社会保障部、财政部、教育部、国资委负责)

14.大力发展非公立医疗机构。

(1)各地要尽快出台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发展医疗机构的实施细则,细化并落实鼓励社会资本办医的各项政策,支持举办发展一批非公立医疗机构。卫生等有关部门要限期清理修改相关政策文件。进一步开放医疗服务市场,放宽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准入范围,积极引进有实力的企业、境外优质医疗、社会慈善力量、基金会、商业保险机构等举办医疗机构,对举办发展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给予优先支持。扩大境外资本独资举办医疗机构试点范围。鼓励具有资质的人员(包括港、澳、台地区)依法开办诊所。进一步改善执业环境,落实价格、税收、医保定点、土地、重点学科建设、职称评定等方面政策,有条件的地方可对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予以补助。积极发展医疗服务业,鼓励非公立医疗机构向高水平、规模化的大型医疗集团和康复医疗机构发展。(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卫生部、商务部、人力社会保障部负责)

(2)鼓励公立医院丰富的地区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方式参与包括国有企业所办医院在内的部分公立医院改制重组。鼓励社会资本对部分公立医院进行多种形式的公益性支持。(卫生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资委负责)

15.全面开展便民惠民服务。

(1)以病人为中心、以服务为导向,简化挂号、就诊、检查、收费、取药等医疗服务流程,积极推进区域统一预约挂号平台建设,普遍实行预约诊疗,开展“先诊疗、后结算”,改善就医环境,明显缩短病人等候时间,方便群众就医。大力推广优质护理,倡导志愿者服务。(卫生部负责)

(2)大力推行临床路径,加强质量控制。开展单病种质量控制,规范医疗行为。继续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活动。以电子病历和医院管理为核心,推进公立医院信息化建设。医疗机构检验对社会开放,检查设备和技术人员应当符合法定要求或具备法定资格,实现检查结果互认。(卫生部负责)

16.提升县级医院服务能力。

加强县级医院以人才、技术、重点专科为核心的能力建设,每个县重点办好1-2所县级医院(含县中医院),提高县域内就诊率,降低县外转出率。启动实施县级医院设立特设岗位,引进急需高层次人才。巩固深化城市医院对口支援县级医院的长期合作帮扶机制,安排6000名县级医院骨干人员到医院进修学习,发展面向农村及边远地区的远程诊疗系统。(卫生部、发展改革委、中央编办、人力社会保障部、财政部负责)

(四)统筹推进相关领域改革。

17.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

(1)继续做好10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着力提高服务质量、居民知晓率和满意度。城乡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电子建档率达到60%以上,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规范化管理人数分别达到6500万、1800万。将排查发现的所有重性患者纳入管理范围。加强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工作。提高流动人口以及农村留守儿童和老人公共卫生服务可及性。加强健康促进与教育,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科学就医和安全合理用药。(卫生部、财政部负责)

(2)继续实施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做好传染病、慢、职业病、重性、重大地方病等严重危害群众健康的疾病防治。完善专业公共卫生服务网络,继续支持农村院前急救体系和县级卫生监督机构建设,加强重大疾病防控和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能力建设。(卫生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负责)

18.推进医疗结构优化和布局调整。

(1)制定区域卫生规划,明确省、市、县卫生配置标准,新增医疗卫生优先考虑社会资本。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到4张的,原则上不再扩大公立医院规模。(卫生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负责)

(2)加强医疗服务体系薄弱环节建设,支持医疗机构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加强省级儿童专科医院和市、县级综合医院儿科建设。启动边远地区地市级综合医院建设。加强医疗卫生信息技术标准化建设,促进信息技术与管理、诊疗规范和日常监管有效融合。(发展改革委、卫生部、财政部负责)

19.创新卫生人才培养使用制度。

(1)加大护士、养老护理员、药师、儿科医师,以及精神卫生、院前急救、卫生应急、卫生监督、医院和医保管理人员等紧缺人才和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出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加快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卫生部、教育部、人力社会保障部、财政部负责)

(2)推进医师多点执业。各地要出台医师多点执业实施细则,鼓励具备行医资格的人员申请多个地点执业,完善执业医师注册、备案、考核、评价、监管政策,建立医师管理档案。建立健全医疗执业保险和医疗纠纷处理机制。(卫生部负责)

20.推进药品生产流通领域改革。

(1)改革药品价格形成机制,选取临床使用量较大的药品,依据主导企业成本,参考药品集中购价格和零售药店销售价等市场交易价格制定最高零售指导价格。完善进口药品、高值医用耗材的价格管理。(发展改革委负责)

(2)完善医药产业发展政策,规范生产流通秩序。推动医药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医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药品现代物流和连锁经营,提高农村和边远地区药品配送能力。促进药品生产、流通企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收购兼并和联合重组。鼓励零售药店发展,并按规定配备执业药师。(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

(3)完善药品质量标准,提高仿制药质量水平。实施新修订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修订并发布实施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定期发布药品质量公告。严厉查处制售药等违法行为,严厉打击“挂靠”、“走票”等出租出借证照,以及买卖税票、发布虚药品广告等违法违规活动。(食品药品监管局、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

21.健全医药卫生监管体制。

(1)加强医疗费用监管控制。将次均费用和总费用增长率、住院床日以及药占比等控制管理目标纳入公立医院目标管理责任制和绩效考核范围,加强对费用增长速度较快疾病诊疗行为的重点监控。及时查处为追求经济利益的不合理用药、用材和检查及重复检查等行为。加强医疗服务收费和药品价格监督检查。(卫生部、人力社会保障部、发展改革委负责)

(2)加生全行业监管。研究建立科学的医疗机构分类评价体系。加强医疗服务安全质量监管,加强处方点评和药品使用管理,规范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和安全管理。依法严厉打击非法行医,严肃查处药品招标购、医保报销等关键环节和医疗服务过程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建立信息公开、社会多方参与的监管制度,鼓励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和个人对医疗机构进行独立评价和监督。加强行业自律和医德医风建设。(卫生部、人力社会保障部、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目标责任制。

建立健全责任制和问责制,院医改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各省(区、市)医改领导小组签定责任书。各省(区、市)主要领导对本地区医改工作负总责,分管常务工作和卫生工作的领导具体抓,形成各成员单位分工负责、密切配合的强有力实施机制。各有关部门、各省(区、市)要层层分解任务,层层落实责任,2012年5月1日前完成各项任务分解,作出具体安排。

(二)强化财力保障措施。

各级要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投入力度,切实保障年度医改任务所需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并按时足额拨付到位。在安排年度卫生投入预算时,要切实落实“卫生投入增长幅度高于经常性财政支出增长幅度,卫生投入占经常性财政支出的比重逐步提高”的要求,各省(区、市)2012年医改投入要明显高于2011年。要加大中央、省级财政对困难地区的专项转移支付力度。各级财政部门在向汇报预决算草案时要就卫生投入情况进行专门说明。加强资金监督管理,将项目执行和资金使用绩效作为医改责任制的重要考核内容,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强化绩效考核。

院医改领导小组办公室要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进一步加强对医改实施进展情况和效果的监测评估,实行按月通报、按季考核、全年评估的绩效考核机制。要继续加强定期督导,及时发现医改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并督促地方进行整改。要加强分类指导,取分片包干、蹲点督促和约谈通报等多种方式强化组织实施。院办公厅将对医改任务落实情况适时开展督促检查。

(四)强化宣传引导。

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健全部门、地方医改宣传沟通协调机制,加强主动引导和正面宣传,深入挖掘典型经验,取贴近群众、深入基层的方式展示改革成效、扩大宣传效果。要及时发布医改进展情况,完善舆情核实机制,主动接受新闻媒体监督,解答和回应社会关心的问题。要调动各方参与医改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医务人员主力军作用,为深化改革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