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做噩梦的原因(噩梦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什么是中医,中医有什么作用。

3.吴雄志:《中医脾胃病学》诊断学之望诊、问诊

4.造成气血虚有哪些原因

5.请问中医治疗癌症是什么原理 效果好吗?

6.艾灸能治好痛经吗?

宫颈疾病是什么症状_宫颈疾病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原因是气血阴阳中的哪一个

西洋参片是中药,主要功效: (性寒)补肺降火 养血生津 抗疲劳 养颜 适合四季当茶泡喝 清肺降火。 详细功效: 西洋参具有补气养阴、清火除烦、养血生津之功效,通常用于肺虚久咳、口咽干燥、心烦失眠、四肢倦怠、失血气短等症。对肺虚咳血、高血压、心肌营养性不良、冠心病、心绞痛、畏火牙痛等症有显著疗效。妇科疾病中出血过多,如功能性子宫出血、产后出血、子宫肌瘤,而造成阴虚内热者,绝经期因生理原因出现轰热口渴、心烦失眠、易动肝火等阴虚内热者;宫颈癌、宫体癌、卵巢癌经过手术治疗,又作放疗或化疗后,导致阴虚内热、津伤口渴、尿赤便血者,均可用西洋参治疗,每日4~9克。 备注:适宜用西洋参来抗疲劳,因为西洋参只是一种养阴补气的药,但它不是万能药。疲劳是人体气血阴阳相对失衡的表现,除了服用西洋参外 还需要通过精神调摄、均衡营养、劳逸结合地安排工作和休息的时间等多方面来综合调节……

做噩梦的原因(噩梦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人体器官各个功能减退的原因是什么?

答:可能是人体得病后,没能得到很好的医治和控制,使人体器官各个功能开始衰退,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年龄问题,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老化原因。

人体个器官的主要功能

答:1.人体器官七大系统组合有: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排泄系统、神经系统、运动系统、内分泌系统 2.人体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3.人体器官实在是太多了,说些主要的内脏器官吧。心脏-负责把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

人体器官的功能分别是什么?

答:心脏-负责把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 肺--在肺部血液中的CO2排除,吸收氧气,交给心脏循环至全身 肝脏--对身体吸收的一些有毒物质作出处理,如酒精。肝不好的人不能多饮酒就是这个原因。这个是和胆藏一起的。另外在人体少量缺血的时候肝脏就给补...

人体器官各起什么作用

答:人体各个器官都是因为有用而存在的(退化的盲肠除外)。 大脑 控制运动、产生感觉及实现高级脑功能的高级神经中枢 心脏 推动血液流动,向器官、组织提供充足的血流量,以供应氧和各种营养物质,并带走代谢的终产物(如二氧化碳、尿素和尿酸等),...

人体各个器官有什么作用?

答:我就具体说几个重要器官的功能吧,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全身各器官感受痛温触压觉,震动觉、嗅觉、视觉等后,发出神经冲动(传入神经),传至大脑皮层,处理发出冲动(传出神经),抵达各器官能产生感觉运动觉。心脏,泵血给全身,为全身各个器...

人体内部各个器官的作用?

答:胃用来消化食物. 心脏的作用是推动血液流动,向器官、组织提供充足的血流量,以供应氧和各种营养物质,并带走代谢的终产物(如二氧化碳、尿素和尿酸等),使细胞维持正常的代谢和功能。 脾脏内的巨噬细胞能将衰老的红细胞、血小板和退化的白细胞吞...

人体八大系统的组成及各器官功能是什么?

答:人体共有八大系统: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这些系统协调配合,使人体内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能够正常进行。

人体有些器官钙化的原因是什么?

答:失去了柔软,变得像钙一样硬。主要原因就是退化,如,年纪大了,器官钙化这是必然的。也与一定的生活习惯有关,如,长期坐着,会使腰椎受压时间过长,导致腰椎间盘钙化。

什么是中医,中医有什么作用。

来源网络

我们每个人都会做梦,有时候还会做噩梦。为什么会做噩梦?梦有什么深层次的意义呢?《黄帝内经·素问》的第八十篇《方盛衰论》就回答了这个问题。

“方盛衰”的 “方”是衡量比较 的意思,“方盛衰”就是衡量比较气血阴阳的盛衰。本篇从 两个方面、五个法度 讲了 气血阴阳的盛衰 变化和诊断疾病的衡量标准。哪两个方面呢?一个是厥病,一个就是做梦。

这一篇开头 雷公 就开门见山地问:

“雷公请问:气之多少,何者为逆?何者为从?黄帝答曰:阳从左,阴从右,老从上,少从下,是以春夏归阳为生,归秋冬为死;反之,则归秋冬为生,是以气多少逆,皆为厥。”

雷公请问说,气的多少盛衰 哪一种是逆,哪一种是顺 呢?

黄帝回答说:阳气从左边上升,阴气从右边下降,这就是顺,如果相反就是逆。老年人的气从上而下运行,年轻人的气从下而上运行的,这就是顺,如果相反就是逆。因此可知,春天夏天疾病表现出阳证阳脉就是顺,是可以生存的;如果疾病表现出秋冬的阴证阴脉就是逆,就不可生存。——为什么?因为春夏为阳,阳气旺盛,疾病也为阳,是同类,就可以治愈;但如果是得了阴,就不是同类了,就无法治愈。反之,秋天冬天阴气旺盛,如果疾病表现为阴证阴脉,就是同类,为顺,就可以生存,反之就是逆,就不能生存。因此无论阴阳之气是多还是少、是盛还是衰,只要气的运行不顺畅而逆行,就会形成厥病——厥逆证。

这里表述了“顺”的重要性, 顺就是要顺应自然 ,顺则气血盛,逆则气血衰。气血逆行就造成了四肢厥冷的厥证。

“问曰:有余者厥耶?答曰:一上不下,寒厥到膝,少者秋冬死,老者秋冬生。气上不下,头痛巅疾,求阳不得,求阴不审,五部隔无征,若居旷野,若伏空室,绵绵乎属不满日。”

雷公又问到: 气亢盛有余 的也能造成 厥病 吗?黄帝回答说:如果阳气向上逆行而不能下降,那么下部的阳气就会空虚,从脚到膝就会寒冷。如果是年少的人在秋冬见到这样的病证,就可能会死亡,而老年人在秋冬见到这种病证却不一定会死亡。——为什么?其实答案在上文中已经有所提及,“ 老从上,少从下”, 因为, 老年人下部气血虚弱是身体衰退的正常反应 ,而少年下部本来应该是气血旺盛的,如果下部寒冷就很危险了。阳气如果上逆不往下降,就会发生头痛等头部的疾病,这种 厥证 很难诊断,说它是阳证,又不是阳证;说它是阴证又诊察不出阴证的证据;说它是因为五脏之气阻隔不通,却又没有明显的体表改变的证据。病人自身的感觉就好像置身在旷野中,又好像居住在空室里,病势绵绵不绝。

以上是 气逆行引起的厥证 ,其实厥证还会引起噩梦:下面是 气虚厥证引起的各种噩梦 情况:

“是以少气之厥,令人妄梦,其极至迷。三阳绝,三阴微,是为少气。”

所以如果是因为 气虚损而引起的厥病 ,还会使人做噩梦,严重至极的还会产生神志迷乱的现象。这时候,三阳经的脉象悬绝,三阴经的脉象细微,就是少气形成厥病的脉象特征。

五脏气虚 会让人做什么噩梦呢?

“是以肺气虚则使人梦见白物,见人斩血藉藉,得其时则梦见兵战。肾气虚则使人梦见舟船溺人,得其时则梦伏水中,若有畏恐。肝气虚则梦见菌香生草,得其时则梦伏树下不敢起。心气虚则梦救火阳物,得其时则梦燔灼。脾气虚则梦饮食不足,得其时则梦筑垣盖屋。”

如果 肺气虚 则会使人梦见白色的物体,或者梦见流血,血肉狼藉的场面,当肺气旺盛的时候——什么时候?是秋季,则会梦见战争。

如果 肾气虚 则会使人梦见舟船翻入水中,有人被淹死,当肾气旺盛的冬天,则会梦见自己潜入水中,好像遇到恐惧害怕的事情。

如果 肝气虚 则会使人梦见各种菌类、香草和小草,当肝气旺盛的春天,则会梦见自己藏于树下不敢起来。

如果 心气虚 则会使人梦见救火的场景和属火的事物,当心气旺盛的夏天,则会梦见大火在燃烧。

如果 脾气虚 则会使人梦见饮食不足够,当脾气旺盛之长夏,则会梦见砌墙盖房。

总的来说, “此皆五藏气虚,阳气有余,阴气不足” 以上这些梦象都是因为五脏的气虚,阳气亢盛,阴气不足而导致的。

为什么 五脏气虚 会做这样的梦呢?这是《黄帝内经》阴阳五行学说的应用,是中医 取象比类 思维的具体表现。 做梦之象和五脏之象 巧妙地结合起来,表面看两者毫无关系,实际上 藏象和梦象 都是生命变化的反映,脏象是人体脏腑生理的反映,梦象是精神心理活动的反映。《黄帝内经》用五行将两种象自然而然地结合起来,五行——木火土金水是自然界的五种基本物质,是看得见,摸得着,说得清的,借此描述五藏就使得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现象获得直观、生动、清晰的认识。古人又为什么将五藏和五行相联系呢?这在《周易》中有所解释。《周易》强调 天地人三才之道 ,人在中心起着联结天地的作用,天地和人虽各有其道,但又相互对应,互为整体,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 的最低层面是 天人同构 ,人体结构和天地结构一致,人体是天地的缩影,所以人体中的一切脏器都可以与自然界中的五行相对应。再看做梦,梦本身就是一种表象,有时模糊,有时清楚,其实是人体生理、心理、病理或者是白天的遭遇、已经发生或者将要发生事情的一种形象的反映,同样也是符合五行规律的,可以用五行来分类。古人发现原来各种梦和是不同的五脏有关系的。这一篇中的梦象便与五藏一一对应。

阴阳五行 的理论,结合 《脉要精微论》 来总结分析一下 五脏气虚 为什么会做这样的梦:

肺气虚 时会梦见白物,到了秋天梦见战争,“肺气盛则梦哭”,肺气旺盛还会梦见哭,为什么?因为肺属金,金曰从革,五色为白色,兵器是金属的,秋天也为金,所以梦见战争。肺主悲伤,悲伤会伤害肺,所以梦到哭泣。

肾气虚 时会梦见翻船,到了冬天则梦伏于水中,在大水中跋涉,感觉恐惧;“肾气盛,则梦腰脊两解不属。”为什么?因为肾为水,肾属水,在志为恐,大江大河说明水太多了,冬天为太阴,为水,阴气太盛了,阳气就虚了,就会梦到水太大人坐在船上船翻掉了,很害怕,恐惧,恐则伤肾。

肝气虚 时会梦见各种菌类、小草,到了春天则梦伏于树下,“肝气盛则梦怒”,肝气旺盛还会梦见发怒。为什么?因为肝属木,肝有问题的人,往往会梦到树木,根据病情的寒热虚实,梦中的树木情况是不一样。 如果梦到树木着了火,或者梦到特别郁郁葱葱的森林,表明肝火太旺。肝火太旺当然就发怒。如果梦见自己在树林里面走,而且一直在转悠,走不出来,或者趴在树下起不来了,这就是肝气太虚,是虚证,会梦到各种菌类、小草,注意是草不是树,如是是树也是几棵稀稀拉拉的树,不是茂盛的树,说明肝气虚了。为什么到春天往往会梦到树呢?因为春天是木旺盛的时候,阳气足。

心气虚 时会梦见救火,到了夏天则梦烈火燃烧。“心气盛,则梦善笑。”还会梦见大笑。为什么?因为心属火,火曰炎上,心气不足,就会梦到大火,或者在救火,或者阳物,就是属阳的、属火的东西,比如太阳、雷电之类。夏天为太阳,为火,所以会梦到大火燃烧。心对应的情绪是喜,所以梦到笑。但大喜则伤心,所以心阳太过、心火太旺也会梦到大笑。梦到大笑不一定是好事啊。

脾气虚 时梦见饮食不足,到了长夏则梦到砌墙盖房。脾属土,土爰稼穑,脾是运化食物的器官,所以脾气虚时梦见饮食不够,饥饿。如果“脾气盛,则梦歌乐、身体重不举。”因为脾主管四肢,脾气太盛,四肢就动,就会梦到跳舞;脾主管运化,把食物化为精微——营养成分,并将营养转输至全身,脾又主管肌肉,脾气太盛,运化功能太过了,就会造成身体沉重、发胖,肌肉无力,东西举不起来。

来源网络

当然在临床上不是每个梦都能这么典型和直观的,应该 脉证结合 ,加以诊断。

怎么 诊断疾病 呢?这一篇的最后提出了 诊断的“十度” ——十种法度:

“诊有十度,度人脉度、藏度、肉度、筋度、俞度。” “度”做名词读dù,作动词时读duó,是计算、衡量的意思。十度,就是在诊断疾病时,有十种用来衡量病人的方法,即:脉度、脏度、肉度、筋度、俞度。脉度就是衡量脉的长度、强弱、浮沉等,脏度就是衡量脏腑的大小、长短、高下、坚脆等,肉度就是衡量人体肌肉肥瘦、形态大小、体质强弱等,筋度就是测量筋的小大、坚脆,俞度指衡量病人经络腧穴。这不是五度吗?怎么是十度呢?十度其实是度量这五个部位的阴阳也就是虚实两种情况,每个部位各两种情况,一共十种情况,所以叫十度。这个十度,把人身阴阳之理全部涵盖了,这样就可以对病情获得全面正确的了解。

吴雄志:《中医脾胃病学》诊断学之望诊、问诊

1、中医是什么?

中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种,起源于古代中华文明。它的理论体系基于阴阳五行学说和气血津液等概念,强调人体整体的平衡和调和。中医注重治疗疾病的根本原因,而不是单纯地治疗症状,它以“治未病”为目标,即在疾病发生之前通过调理身体保持健康。

中医的诊断方法包括望、闻、问、切四诊,通过观察病人的面色、舌苔、脉搏等,听取病人的声音和感受等方式来判断病情。治疗方法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推拿、气功等,其中中药是中医治疗的主要手段。

中医不仅是一种医学体系,也是一种文化和哲学体系。它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尊重生命和自然规律,提倡养生、调养和预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2、中医有哪些作用?

中医有多种作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

(1)治疗疾病:中医可以通过中药、针灸、推拿等多种治疗手段来治疗疾病,尤其在慢和康复治疗中具有独特优势。

(2)调节身体机能:中医不仅可以治疗疾病,还可以通过调节身体机能来保持身体健康。例如,针灸可以通过调节经络和神经系统来改善身体机能,气功可以通过呼吸和身体练习来调节身体内部环境。

(3)预防疾病:中医强调预防和治未病,它通过调理身体内部环境,增强身体免疫力,降低疾病风险。

(4)提高生活质量:中医可以改善身体机能、缓解疾病症状、提高精神状态和心理健康,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总之,中医是一种综合性的医学体系,它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手段,可以治疗疾病、调节身体机能、预防疾病和提高生活质量。它强调整体观念和个体化治疗,注重治疗的根本原因,重视身心健康的平衡和协调。因此,中医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并被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包括临床医疗、健康保健、养生等方面。

对于初学者,昆仑藏钥中医网提供了系统的中医基础课程,从中医基础理论入手,让学生逐步了解中医的整体观念、诊断方法、治疗手段等方面,为后续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于进阶学习者,中医网也提供了高级课程,深入探讨中医理论、治疗技巧等方面,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医的精髓和实践。

造成气血虚有哪些原因

导读: 本文节选自吴雄志先生所作《中医脾胃病学》,此书指出人体气化以中气(脾胃)为根,阴阳(太阴、阳明)为常,三焦为道,升降出入为气化的基本规律。提出三纲两常大法,创造性地融阴阳辨证与三焦辨证于一炉,以阴阳定性,三焦定位,以寒热温凉调阴阳之气,以升降浮沉复三焦气化。对脾胃生理、病理与诊法、治疗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论述,并附秘方、验方60余首,以飧读者。

第三章 脾胃病诊断学

三纲两常诊法,是脾胃病诊断学的核心内容,它突破了旧有四诊方法的局限,以三焦为纲,阴阳为常,概括出脾胃病舌、脉、证大纲,定病位,明病性。本章拟先介绍传统四诊方法,再介绍三纲两常诊法,以资比较融通,并将三纲两常诊法概括如本章第三节所示。

第一节 四诊大要

一、望诊

(一)望色

气乃脾气散精于面,与色相比,气的盛衰更为重要,故《望诊遵经》曰:“有气不患无色,有色不可无气也。”气宜光明润泽,色宜红黄隐隐,故有胃气之色乃红黄隐隐、明润含蓄。脾病则色黄,黄如蟹腹(阳黄,**鲜明)者善,黄如枳实(阴黄,**枯槁晦暗)者恶。脾病见青色为逆中之逆(木克土,多见于肝炎、肝硬化、肝癌),见黑色为逆中之顺(水侮土,多见于胃癌之黑棘皮症,难治),见红色为顺中之顺(火生土),见白色为顺中之逆(土生金,多见于贫血、营养不良)。

(二)望九窍

1.望鼻

鼻候脾,正常人鼻色红黄隐隐,含蓄明润,是胃气充足的表现。

鼻端微黄明润,见于新病为胃气未伤,属病轻;见于久病为胃气来复,属向愈。鼻端色白,多属气血亏虚,或见于失血病人。鼻端色赤,多肺胃蕴热。鼻端色青,多见于阴寒腹痛病人;若兼鼻端发凉,则病情更为严重。鼻端色微黑,为肾虚水来侮土。鼻端晦暗枯槁为胃气已衰,属病重。

鼻红肿生疮,多属胃热。鼻端生红色粉刺,称为“酒糟鼻”,多因肺胃蕴热所致。鼻孔干燥,黑如煤烟,多属高热日久或阳毒热深。鼻流腥臭浊涕为鼻渊,多胆胃郁热。鼻腔出血为鼻衄,多肺胃郁热,迫血妄行。

2.望口唇

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唇色红润,是脾气充足,脾血上承。唇色淡白,多心脾血虚。唇色深红,多阳明热炽或气血两燔。口唇青紫多瘀血,口唇青黑,多寒盛或痛极。口唇干裂,脾阴胃液已伤。口唇糜烂或口腔糜烂,多脾胃积热上蒸,热邪灼伤唇、口。小儿口腔、舌上满布白斑如雪片,称为鹅口疮,多因脾胃湿热秽浊之气上蒸于口所致;若见于成人则多属病重。口角无故流涎多脾虚湿盛,脾不摄津。人中沟变平,口唇翻卷不能覆齿,称“人中满唇反”,或口频繁开合,不胜自禁皆为胃气将绝,固摄无权,属病危。

上唇系带候大肠,故上唇系带息肉或水泡多见于阳明大肠、肛门之病。

3.望齿龈

叶天士云:“温热之病,看舌之后,亦须验齿,齿为肾之余,龈为胃之络,热邪不燥胃津,必耗肾液。”故望齿与龈的润燥情况,可了解胃津的存亡。牙齿干燥,为胃阴已伤。牙齿光燥如石,为阳明热甚,津液大伤。齿焦有垢,为胃热炽盛,但气液未竭;齿焦无垢,为胃热甚,气液已竭。睡中磨牙,多因胃热或虫积所致。

胃气充足,气血调匀则齿龈淡红而润泽。齿龈淡白,多血虚或失血,为血少不能充于龈络所致。齿龈红肿疼痛,多胃火亢盛,火邪循经上炎,薰灼于齿龈所致。齿龈色淡,龈肉萎缩,胃阴多有不足。齿龈出血,兼见齿龈红肿疼痛者,为胃火上炎,灼伤龈络;齿龈不红不痛微肿者,多脾虚热中。

4.望

咽为胃之门,肺之关,乃水谷之道,主受纳饮食,为太阴肺所主。故望咽可知胃气顺逆与肺气强弱。咽部红肿糜烂,多胃火上炎,胃气上逆,可见之于现代医学所谓胃食管反流病。咽部色淡漫肿,多脾胃虚弱,清阳不升,若睡中口干或晨起口干,则又兼津不上承。天堂水疱粒细晶莹,多有虫积。

5.望目

眼睑属脾,为肉轮。目眦淡白为脾胃虚弱,生化乏源而精血亏虚,目胞色黑为火衰水盛,脾湿。目胞浮肿多脾虚湿胜,固摄无权。眼窝凹陷,胞睑下垂为脾胃虚弱,清阳不升。昏睡露睛乃脾胃虚弱,固摄无权,元神外泄。白睛发黄为肝胆脾胃湿热。白晴黑斑,乃是虫积。

(三)望形体

皮毛、肌肉、血脉、筋骨皆赖胃气以养。脾主肌肉,肌肉丰满,坚实有力,是脾胃之气旺盛,气血充足;肌肉消瘦,软弱无力,则属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大骨枯槁,大肉下陷为胃气衰败。体胖食少,肉松皮缓,为形盛气衰,固摄无权。爪甲苍白无华,乃因生化乏源,气血不荣。小儿前额左右突出,头顶平坦,颅呈方形者,脾胃每有不足。囟门突起,脾虚湿停,形体失摄;囟门凹陷,清阳不升。发黄干枯,脾精不荣;面削颧耸,胃气将绝。

(四)望姿态神情

脾胃虚弱,清阳不升,则神倦乏力,懒言,四肢不收,或但卧不得坐,坐则眩晕(眩晕坐立甚,卧轻者为清阳不升;坐立轻,卧甚者为肝阳上亢;餐后加重者多脾虚痰湿上泛),或头部低垂,无力抬起,两目深陷,呆滞无光。以手护腹,俯身前倾者,多为腹痛。手足蠕动,乃脾胃气虚,筋脉失养,形体失固。摄空理线,循衣摸床为阳明热炽,心神不宁。

(五)望腹

正常人腹部平坦对称,直立时可稍隆起,约与胸平齐,仰卧时则稍凹陷。望诊时应注意观察腹部的形态表现,如是否对称,有无隆起、凹陷、青筋暴露以及脐部情况等。

腹部膨隆为仰卧时前腹壁明显高于胸骨至耻骨中点连线。若单腹膨胀,四肢消瘦者,多属臌胀。若腹部胀大,周身倶肿者,多属水肿。腹局部膨隆,应虑积聚。

腹部凹陷即仰卧时前腹壁明显低于胸骨至耻骨中点连线,多脾胃气虚,升举无力。若腹皮甲错,深凹着脊,为胃气将绝。腹陷如木板,乃热毒大症(腹膜炎)。左腰部皮肤蓝色,可见于重症之大柴胡汤证(急性出血性胰腺炎)。

新生儿脐部色青或黑,局部发硬,多为脐风危证。婴幼儿脐部红肿糜烂,或流脓水,为脐部不洁,湿热蓄结。水肿、臌胀病人脐部突出,则后天已绝,先天衰败,为病重。腹壁有半球状物突起,多发于脐孔、腹正中线、腹股沟等处,每于直立或用力后发生者,多属疝气。腹部皮肤皱摺处(如腹股沟及系腰带部位)有褐色素沉着,见于肾阳虚证患者(Addison病)。胃型、肠型或蠕动波可见之于阳明胃肠不通证(胃肠梗阻)。

脾胃虚弱则声低气短,呵欠频作。小儿啼哭不止或夜啼,多属过食生冷,脘腹疼痛,或心脾蕴热,或食积、虫积。呕吐之症,有声无物为干呕,有物无声为吐,有物有声为呕吐。吐势徐缓,声音微弱,吐出物清稀者为脾胃虚寒。吐势较猛,声音壮厉,吐出粘痰黄水,或酸腐,或苦者多属实热。重症热扰神明,呕吐呈喷射状伴头痛如裂。吐利并作,应虑霍乱,并进一步区分真霍乱与类霍乱。朝食暮吐、暮食朝吐为反胃,多胃阳虚。食入即吐多胃热。口干欲饮、饮后则吐为水逆呃逆之症,呃声频频,高亢而短,其声有力者,多属实证、热证。呃声低沉、声弱无力,多属虚寒。新病呃逆,其声有力,多属寒邪或热邪客胃。久病、重病呃逆不止,声低气怯无力者,乃胃气衰败。

嗳气酸腐并脘腹胀满者,多宿食停滞,属实证。嗳声频繁而响亮,嗳气后胃脘胀减,嗳气发作因情志变化而增减者,多肝气犯胃。嗳声低沉断续,无酸腐气味,兼见腹胀者,多脾虚气逆。嗳气频作,无酸腐气味,兼见脘痛者,多寒邪客胃。

肠鸣为腹中肠道蠕动漉漉作响的症状。在正常情况下难以闻及。当肠道传导失常或阻塞不通时,则肠鸣高亢频急。重病肠鸣反而完全消失,且腹部胀满疼痛,此难治。脘鸣与肠鸣不同,胃脘部鸣响如囊裹水,振动有声,立行或推抚脘部,其声漉漉下行者名脘鸣,多为水饮留聚于胃;鸣响在腹,如饥肠漉漉,得温得食则减,饥、寒则重者,为肠鸣,多脾气虚弱,水湿停聚,故《灵枢·口问》篇曰:“中气不足……肠为之苦鸣”。腹中肠鸣如雷,腹满,大便泄泻者,多风、寒、湿邪直中太阴。腹中微有肠鸣,腹胀,纳呆者,多脾气虚弱,传导无力。

口臭多与口腔不洁、龋齿或消化不良有关,多属胃热积滞。伴咳吐脓血,为内有脓疡,伴头痛浊涕者为鼻渊,伴牙龈腐烂者为牙疳,口臭如烂苹果味者,为消渴危证。口气臊臭,多肝臭。口有尿味,多水肿危证。

大便酸臭难闻者,多胃热。臭如败卵,甚则夹有未尽消化物,或矢气酸臭者,为宿食停滞。呕吐酸腐或嗳气酸腐者亦为食积。

二、问诊

(一)问寒热汗出

问寒热汗出,可知脾胃阴阳盛衰。凡寒热汗出之证,首辨外感内伤。脾胃内伤畏寒,见风见寒或居阴寒之处便觉恶寒,得温则止;其热为蒸蒸躁热,且躁作寒已,寒作躁已,得凉则止,或热极汗出亦解。午后潮热且病情加重者,多脾胃气虚发热,其热势可高可低。脾胃内伤发热,手心热甚于手背。午后潮热,或寒热互见者为内伤热中之证,但寒无热者为未传寒中之证。日晡(申时,下午3?5时)潮热,伴渴饮便秘者,多阳明热结。身热不扬(肌肤初扪之不觉很热,但扪之稍久即感灼手),多脾胃湿热郁蒸。

脾胃气虚,表阳不固,多见自汗。手足心汗,连绵不断,兼烦渴冷饮,尿赤便秘,脉洪数者,多阳明热盛。若汗出过多,伴头身困重,身热不扬,或头汗出,多三焦湿热郁蒸。盗汗、阴囊汗出可因脾胃虚弱,湿热内蕴所致。

(二)问饮食口味

问饮食口味,可知脾胃水谷纳运功能之强弱,在脾胃病问诊中具有重要意义。

1.口渴饮水

口渴指口干渴的感觉,饮水指实际的摄水量。口渴与饮水的多少,二者共同反应脾胃纳运水液的功能状态。

总之,口渴与喜饮病机有二:一为津液损伤,二为津不上承。 津不上承之病机亦有两端:一为痰饮水湿内阻,邪水阻滞,真水不升,必渴而不喜饮,饮亦不多,饮后则泛泛欲呕;二为脾胃阳虚,气不布津,或阳虚湿阻,真水不升,多喜热饮,饮亦不多。 喜热饮者多寒,喜冷饮者多热。

2.食欲食量

食欲是进食的要求和对进食的欣快感觉,食量是指实际的进食量。二者共同反应脾胃纳运谷物的功能状态。

厌食是食欲减退,纳呆是进食量少。厌食每伴口味异常或情志不舒,治宜芳香醒脾开神(食欲口味乃胄神之所主)。纳呆是饮食停滞或胃虚不纳所致,治宜开胃化滞。喜辛辣热食者多寒,喜冰水冷食者多热。

饥指饥饿的感觉。生理情况下,饥饿——食欲——食量多成正相关。凡易饥,皆因胃火炽盛(虚火或实火,扰动胃阳磨谷),腐熟太过。消谷善饥,多因实火。《灵枢·师传》篇曰:“胃中热则消谷,令人悬心善饥。”若消谷善饥,形体反见消瘦者,多见于消渴早期,仍以实火为主。如多食易饥兼大便溏泄者,属胃强脾弱。所谓胃强,是指胃的腐熟功能过亢,故多食易饥;所谓脾弱,是指脾运化水谷功能减弱,故大便溏泄,诚如《医学入门》所云:“能食不能化者,为脾寒胃热。”饥不欲食,多阴虚火炽。虚火内扰,胃阳磨谷下传,故易饥;阴虚津亏,谷物不熟(如釜中煮粥,釜中无火固不熟,釜中无水亦不熟也),故不欲食。嗜食异物,多属虫病,九虫扰动胃神所致。

新病食欲减退,乃正气抗邪,病轻;久病食欲减退,乃脾胃虚弱。在疾病过程中,食欲恢复,食量渐增,胃气渐复,疾病向愈;若食欲逐渐不振,食量渐减,是脾胃虚弱,病情加重;久病重病,突然欲食或暴食,为除中,胃气将绝,危在旦夕。

3.口味

口淡为脾胃虚弱,胃神不醒。口苦为胆火,口臭为胃火,口酸为食积, 口甜、口腻皆因于湿,脾虚亦可口甜,但苔薄多津 ,口咸为肾虚水泛。肝病嗜酸,心病嗜苦,脾病嗜甘,肺病嗜辛,肾病嗜咸。口味异常最易影响食欲,其原因有三:一为脾胃虚弱,口淡无味,纳呆不香。口淡嗜甘或食物涎沫回口觉甘者亦属脾虚;二为浊邪阻滞,口味异常,纳谷不香;三为胃神浮越,口感异常,属现代医学所谓神经官能症范畴。口中觉酸,原因有三:一为反酸,为胃气上逆,嗳气酸腐,甚者呕吐酸腐;二为泛酸,为口多涎沫,味酸不臭,酸自口生,非自下冲出,为脾虚之故;三为反胃呕吐之前,口泛酸水,当属泛酸之一。

(三)问二便

大肠、膀胱同属下焦,主出而不入,故问二便可知水谷之所出。《景岳全书》曰:“二便为一身之门户,无论内伤外感,皆当察此,以辨其寒热虚实。”

1.大便

大便异常有便次、便质、排便感觉异常的不同。

①便次异常有便秘、泄泻、泻秘交替不同。便秘多因热结或阴亏,或气虚传送无力,或阳虚寒凝,或湿热阻遏,或瘀血凝滞,或肝郁气滞,以致肠道气机壅滞而秘。泄泻多因脾虚寒湿,若泻下黄糜、腹痛、肛门灼热多属阳明大肠湿热。

②便质异常有完谷不化、溏结不调与便下脓血不同。完谷不化乃脾胃虚弱,水谷不化。其谷物完全不化,吃啥便(或吐)啥者,为胃阳不磨;其谷物已化,五谷难辨而未尽消化者,为脾阳不运。溏结不调乃脾胃虚弱,津液不别,有时结时溏与大便先硬后溏二种。便下脓血为湿热阻滞,热伤肠膜,有偏脓、偏血、脓血并重三种。偏脓者为白痢,以气分为主;偏血者为赤痢,以血分为主;脓血并重者气血两伤。大便下血有便血两分(多痔疮出血)与便血混杂不同;或见先便后血(远血)与先血后便(近血)之异。血色有鲜红、暗红、酱红、柏油样便不同。大便色黑,乃属瘀血。大便不臭,自小肠泻出;大便臭秽,在大肠停留。

③排便感异常有肛门灼热、里急后重、排便不爽、滑泻失禁、肛门气坠不同。前三者多因下焦湿热气滞,后二者多因气虚下陷,固摄无权。然肛门灼热、里急后重、排便不爽亦有因于气虚下陷者,辨证之要有二:其一为患者虽未食辛辣燥热食物,仍时发大便灼热不适。其二为 右手脉寸涩关弱 。病由脾胃虚弱,谷气,变生湿热,吾师曾升平主任医师喜用调中益气汤加黄柏、泽泻治之,甚效。

2.小便

小便异常有尿量异常、尿次异常与排尿感异常,部分病人亦可见尿质异常。

①尿量异常包括尿量增多与尿量减少。尿量增多多属虚寒,有夜尿增多与昼尿增多不同。饮水、气温、运动等皆可影响尿量。若渴饮小便无度乃消渴。尿量减少多津伤,或因脾胃虚弱,气不化津而水湿停留。

②尿次异常包括小便频数、癃闭。小便频数或因下焦湿热,或肾虚失固,或脾虚失摄。癃闭或因湿热,或瘀血结石阻塞,或脾肾亏虚,气化无权,开合失司。

③排尿感异常包括小便涩痛、余沥不尽、小便失禁、遗尿四种。前者多因中焦湿热,后三者多因脾肾气虚、固摄无权。

④尿质异常包括血尿与尿浊。血尿有肉眼血尿与镜下血尿之分。肉眼血尿有尿色鲜红、酱红、洗肉水样与尿中夹杂血块等不同表现。尿浊有脓尿、蛋白尿(尿多泡沫,久久不散)、乳糜尿或尿前尿后挟白*不同。尿黄亦属尿质异常。尿带甜味,渴饮无度者多消渴病,尿臭秽难闻者,尿多久停膀胱。排尿前有矢气自尿道出者为阴吹。

(四) 问脘 腹疼痛痞胀

1.定病位: 凡脘腹疼痛痞胀先别胃痛(胃痞、胃胀)与腹痛(腹胀、腹满)不同。胃痛(胃痞、胃胀)有上、中、下三脘不同。腹痛(腹胀、腹满)有大腹、小腹、少腹不同。大腹为脾,小腹为膀胱、肛门,少腹为大肠,乃足厥阴肝经所过之处。

2.定病性: 脘腹不适,有疼痛与痞胀不同。痞胀属气化失常,病多在气分;疼痛属形质损伤,病多在血分。

①痞胀:痞胀有痞、胀、满不同。在胃脘有脘痞与脘胀之分。脘胀指患者自觉胃脘胀满(主观感觉),用手按之并不坚满,多属气滞或虚胀。脘痞指患者非独主观感觉胃脘填塞胀满,用手按之亦觉坚满,甚则微痛或大痛,多属气、血、痰、火、湿、食、热邪郁结停滞。在腹有腹胀与腹满不同。腹胀指患者自觉腹部胀满(主观感觉),望之腹部并不隆起,按之亦不觉满。腹满指患者非独主观感觉腹部胀满,望之腹部隆起,按之觉满,扣之空空然,或如罐盛水,甚者振摇可及水波荡摇之感。

②疼痛:暴痛多实,久痛多虚;剧痛多实,隐痛多虚;食后痛势加剧多实,食后痛势减弱多虚;空腹痛、夜间痛多虚,饱痛多实。腹部疼痛首先应排开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肾绞痛、输尿管结石、子宫内膜炎、盆腔炎、卵巢囊肿、宫外孕等),再进一步区分肝胆胰疾病、腹膜疾病(腹膜炎、腹腔肿瘤、疝气)与胃肠疾病,胃脘疼痛应注意区别不典型心绞痛发作与早期阑尾炎。

③冷暖:凡胃脘灼热嘈杂多热,脘腹冷痛喜暖为寒。

太湖中医学堂:专注中医传承,发扬国粹,守护生命,传承文明,太湖宏愿,医道永传

请问中医治疗癌症是什么原理 效果好吗?

气血不足即中医学中的气虚和血虚。气血不足的结果会导致脏腑功能的减退,引起早衰的病变。

1.气的概念:气是运行在人体内的一种精微物质。具有极强的能量的活动力,激发和推动机体器官的功能活动,因此也代表五脏之气和经脉之气。气的作用主要是温养机体和抵御外邪的入侵,同时参与脏腑功能的新陈代谢。

气虚:即脏腑功能衰退抗病能力差。气虚则畏寒肢冷、自汗、头晕耳鸣、精神萎靡、疲倦无力、心悸气短、发育迟缓。

2.血的概念:血即流动于经脉中的红色液体。血的功能有两方面。其一,即调养脏腑形体经络和骨窍。血盛则形健,面红润、皮肤光滑、毛发润泽、关节灵活。其二,血液是精神活动的物质基础。血盛则神清气爽、思维敏捷。血不足则精神恍惚、心悸不安。

血虚:面色无华萎黄、皮肤干燥、毛发枯萎、指甲干裂、视物昏花、手足麻木、失眠多梦、健忘心悸、精神恍惚。

3.气血的来源

气与血来源有两个方面。其一,禀受于先天之精气。即父母的先天之精(生殖之精)。其二,即后天之精气,只通过脾胃运化的水谷之精气和自然之精气。气可以推动血液运行,学可以运载气,气血相互滋生,气虚则血少、血少则气虚,故在中医临床上一般是气血双补。

一、贫血:

贫血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综合症,主要是血液中红血球质量不足或血红蛋白不足所致。

贫血与低血压不同,低血压是血压长期低于90/60mmHg以下出现头晕等症状。两者不能混同。

贫血的临床表现:

1.一般表现:面色苍白、疲倦无力、头晕耳鸣、昏厥、皮肤干燥、毛发脱落、指甲易裂。

2.呼吸系统:呼吸急促。

3.循环系统:心动过速。

4.消化系统: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腹泻、舌淡、口角皲裂。

5.内分泌系统:月经过多或过少甚至闭经。

贫血的种类:

临床上最常见的是缺铁性贫血。全球有两亿人患缺铁性贫血,此外再生障碍贫血和地中海贫血。

缺铁性贫血:主要是体内铁质不足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所致。其原因:1)长期慢性出血,如痔疮、月经过多、溃疡病等造成铁质丢失。2)偏食、消化系统疾病造成铁质吸收不足。3)妊娠、哺乳期及儿童发育期,铁质需求量增加,造成铁质相对不足。

再生障碍性贫血:主要是红骨髓减少造血功能衰退所致。临床上可出现常见贫血症状外,还有出血、感染等。其原因:1)药物中毒。2)放射性损伤骨髓。3)感染。4)肿瘤、慢性肾功能衰竭、肝硬变。

地中海贫血:遗传性血红蛋白异常。除贫血的一般症状外,可见肝脾肿大黄疸等。

中医学认为贫血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气血不足,主要与脾胃和肝肾有密切关系。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为后天之本,饮食通过脾胃的运化,化生水合精微转化为气与血。精血同源:肾为先天之本,肾主藏精、精生髓、精血再生。

缺铁性贫血:由于体内铁质不足而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所致。其原因1)铁质丢失太多。长期慢性出血,如痔疮、月经过多、溃疡病。2)铁质摄入不足。偏食、减肥、缺少铁质摄入,胃病影响铁质的吸收。3)消耗增加。妇女在妊娠及哺乳期以及儿童在发育期需求增加,如摄入不足则贫血。

中医认为贫血的发生主要是脾胃虚弱所致。中医学认为,气血的产生来自水合精微。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强健则吸收力强,气血生化旺盛。中医对贫血的治疗当用健脾益气,气血双补的方法。临床选用归脾汤、十全大补汤加阿胶、龟板、鹿茸等。此外,中医又有“精血同源”之说,肾脏的精气生髓、髓盛。

中医治疗贫血主要以健脾温胃入手,补充气血,化生之源。

选用补气补血及补肾精、肾阳之品。如四君子汤加右归丸,十全大补加阿胶、鹿角胶等。

缺铁性贫血中药治疗疗效好,服用两周以上病人的贫血症状可以明显改善,一个月后血红蛋白可以上升至正常

治气血不足

配方草莓250克,葡萄干100克,白糖100克。

制法将上3味入锅,加水800毫升,煮沸后改为文火烧5分钟,离火浸泡10小时后食用。

服法饮汤,吃草莓、葡萄干。

艾灸能治好痛经吗?

您好,中医治疗疾病的根本原理就是,使机体恢复阴阳平衡的状态,要达到阴阳平衡,首先要兼顾到扶正和祛邪两个方面,通过中医的望闻问切,癌症病人的症状和体征进行分析总结,归纳为某一证型,然后根据证型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法,比如,早期病人,正气未虚,邪气未盛,这个时期就应该驱邪为主,同时注意维护正气,中晚期的病人的大多正气已虚,邪气盛,这个时期就要扶正祛邪同时进行,达到祛邪不伤正,扶正不敛邪,当然每个时期,根据病人肿瘤侵犯脏器的不同,还要具体进行辨证,归纳出相应的证型,从而得出个体化的,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这就是中医治疗癌症跟西医治疗癌症的不同之处。

艾灸的好处与功效

 艾灸的好处与功效,艾灸是常见的一种保健方式,原理和针灸是一样的,很多人喜欢通过艾灸治疗疾病,但是不少人不知道艾灸的作用是什么,毕竟中医很多人不是很熟悉,一起看看艾灸的好处与功效.

 艾灸的好处与功效1

  艾灸好处

  一,改善月经不调,提前

 月经提前因为脾气暴躁,脾是血的管理者,脾气不好,被管者也就会造反,与此同时,脾虚湿阴神经内分泌失调,身体阳气火旺或情志抑郁。

 艾灸是通过回阳固脱,温补阳气,来调理脾肾两虚引起的脾气不足,可解郁散肝气达到身体平衡,可改善内分泌失调,让子宫卵巢神经活跃达到有效的改善。

  二,月经推后

 月经延迟量少暗沉有血块,排出不畅,痰阻,月经淡呈粘液状,月经前后白带下多,血虚,苍白,小腹疼痛,唇齿淡,肾虚,腰酸。

 艾灸,散寒祛湿提升阳气,改善血块排不出,子宫痰湿太重造成月经不畅,艾有通经络调气血,祛湿活血之效。

 三,宫寒不育不孕

 失眠多梦,月经过少有血块不排卵(在温度很低的情况下卵巢是不排卵的),白带增多,乳房胀痛,宫寒,痛经

 艾灸是通过远红外线加艾绒温热子宫,散寒,改善血液循环,灸相应穴位可提升子宫温度和活性。

  四,妇科炎症反复

 女性阴道口尿道口与肛门临近,易受感染,滋生细菌,女性腹腔与外界相通病菌入侵,阴道呈酸性环境,当抵抗力下降时,有些病原体就会乘虚而入。

 外阴道炎,白带增多,外阴瘙痒,宫颈炎

 艾灸可以增加身体免疫力,让子宫环境变好,免受细菌危害,加快子宫的分泌物代谢,不残留,为人体补充元气,帮助人体自身来修复及代谢。

  五,短暂性闭经,几月未见红

 情绪心理压力过大,激素不平衡,有肌瘤囊肿,息肉子宫内膜增厚有关系。

 艾灸可以有效缓解情绪,放松神经通过艾灸温热子宫,激活子宫收缩,内膜才会有节律性脱落,肌瘤大部分是由于子宫内月经排不干净导致长期堆积,长期艾灸可有效改善子宫内的垃圾恶露清出。

  六,便秘,肠胃蠕动功能失调

 便秘是人体最大的的源泉,水纤维素不足,紧张压力时间过长,精神因素扰了正常的排便习惯,腔肌与盆肌张力不足,排便推动力不足,胃胀胃寒,胃溃疡。

 艾灸能够增加肠胃的蠕动功能,能有效改善便秘,排除肠道内的浊气,有的人灸时,肚子咕咕响就是艾灸促进肠胃蠕动的表现,做完艾灸要大量喝水,有利经络排毒及肠道排便。胃寒湿重就会胃胀胃酸胃溃疡,艾灸有消炎杀菌,驱寒,修复胃部不适的功效。

  七,延缓衰老

 自由基的大量产生,机体功能开始下降,卵巢内分泌激素不平衡,子宫也代谢缓慢,女性的颜美肠清,面无皱光滑都是子宫平衡激素平衡。

 可以艾灸气海,关元,归来,神阙来调节,让气血充沛,温经通经,以温热刺激,从而扶正祛邪,万病之源都是损伤了阳气所致。

  八,寒引起的腰腹部肥胖

 人体温度37摄氏度,如果子宫受寒就会感觉冷,人体就会启动自我防御,在子宫部位多长脂肪来抵御寒冷。这就是大多数女性腹部肥胖的根本原因。

 艾灸可以温热腰腹散寒祛湿,加快新陈代谢,脂肪燃烧,因为人体湿度上升一度新陈代谢也会上升百分之十二。

  九,癌症

 万病之源起于寒,同样癌症病人也是因为身体温度下降导致,人体温度到三十六度以下时是癌细胞繁殖最佳温度,温度决定生老病死,要预防癌症就必须以艾灸提升人体温度排出寒湿。

  艾灸的功效

 1、安神助眠,帮助缓解压力。

 2、祛风散寒、扶正祛邪、温经通络(去风湿、治腹泻)。有助于缓解宫寒、经痛等虚寒疼痛。

 3、保养脾胃,改善消化不良等症状。预防感冒,增强免疫力。

  温灸养生在美容方面有两大功效

 1、温灸治疗和保健在身体方面具有六大功效:温肌散寒、疏风解表;温经通络、活血散瘀;温中活里、强脏壮腑;温阴补虚、回阳固脱;行气活血、消火化淤;平衡阴阳、保健防病。

 2、面部皮肤方面:可加速皮肤的血液循环,使老化细胞代谢,新细胞再生加强,淡化色斑,减少皱纹,使肤色红润白嫩,延缓衰老。

 眼部方面:可改善眼袋、黑眼圈、眼睑下垂、皱纹、延缓眼部的松弛老化现象,使眼部恢复光彩。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艾灸可以通过经络调整人体生理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强血液循环,调整内分泌,提高机体免疫力和防病能力。

 艾灸疗法的适应范围十分广泛,可以广泛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等疾病。从中医来说,特别对风寒湿痹、脾胃虚证、气滞积聚、上盛下虚、厥逆脱证、外感表证、咳嗽痰喘等疾病有较好疗效。

 总结:艾灸是现在大家很常见也听过最多的一种中医疗法,艾灸不仅可以预防感冒,还有美容的功效,现在有很多的女性同胞都会有痛经跟宫寒这个艾灸疗法也是会起到很大的作用,艾灸疗法适用的人群也比较的广泛。

 艾灸的好处与功效2

  艾灸的好处与功效

  1、治疗疾病

 艾灸疗法是中医学中的一种治疗手段,所以它是可以用来治疗某些疾病的,可以用于急性发作疾病、危重疾病的抢救和治疗,也可以用于慢性疾病的调理,应用的领域也非常的广泛,像妇科、儿科、外科、皮肤科、骨伤科等,都有应用到艾灸治疗地方。

  2、局部刺激作用

 艾灸时对人体局部有温热的刺激作用,这种刺激可以让毛细血管扩张,增强身体局部的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使局部皮肤组织代谢能力加强,从而改善血肿、炎症等产物的消散。另外,艾灸时的温热还能促进药物的吸收利用。

  3、祛湿散寒

 在施行艾灸操作时,艾灸的热力能够透过肌层,向下行气,所以艾灸又具有祛湿散寒、活血止痛的作用,对于那些风湿、胃脘痛、痛经、闭经等患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4、健脾益胃

 人体的`穴位众多,都与各个重要器官相关联,让胃部不舒服不消化的时候,可以在中脘穴、足三里处施灸,可以大大提高人体的消化功能,提高肠胃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

  5、防病保健

 艾灸讲究的就是中医的阴阳平衡,它能使人气血通畅,所以艾灸还有个很大作用就是能改善人体平衡,日常可以通过艾灸来达到保健防病的作用。我国的艾灸医学很神奇,据研究证明,艾灸能加强白细胞的吞噬能力,从而提高人体的免疫能力,保健效果奇佳。

 以上是艾灸的五大好处与功效,除了西医药物治疗,不妨也试试我们中医的艾灸。

 艾灸的好处与功效3

  1、调和阴阳

 人体只有处于阴阳平衡的状态才能维持健康,如果出现阴阳失衡,就会诱发多种疾病。而平时坚持长期灸,就能调节人体阴阳,能让人体内部环境处于阴阳平衡的状态,它既能增强身体素质,也能预防多种疾病发生。

  2、温经通络

 长期艾灸还能温经通络,能祛除人体内的寒湿毒气,也能调理气血,可以让人们的气血循环加快,能防止肢体麻木和关节酸痛等不良症状发生。另外,那些患有老寒腿或气血不和以及面色暗黄的人群,如果能坚持长期灸,也能让这些不良症状很快好转。

  3、散寒止痛

 长期艾灸还能散寒止痛,它能加快身体里寒毒的挥发与代谢,能减少它们对人体的不良影响,平时人们出现胃寒,胃痛,或者手脚冰冷以及关节冷痛等不良症状时,坚持灸就能让这些不良症状明显减轻或者完全消失。

  长期艾灸的坏处

 长期艾灸只要用正确的方式,对人类身体没有什么坏处。但有些人在长期艾灸时,选择穴位不准确,就会在艾灸以后,让人们的身体出现一些不适,再就是长期艾灸时,,燃烧的艾条距离人类皮肤较近,容易让人们的皮肤被烟雾灼伤,这也是人们长期久灸的一个常见坏处。